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9-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百合的故事
提出一个好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一定是具有开放性的让人从多面的信息来思考。——多维度
一个好的问题,毕定能促使深入思考的,而不是简单的回答对没错,回答一定到位的结果。——深度
一个好的问题,一定能促使参与的人员开展多方面的辩论。无关对错,只是视角的不同。
一个好的问题,必定能促使参与的人在课后更加有好奇心,更多的探索欲望,寻求支持其想法,观点的证据或者去探索更多可能性。
比如,学到远距离输电这个章节是时,课本只是提出怎样输电?为了减少电线在输送过程的损耗,要提高电压,降低电线电流,降低热损耗,所以要进行升压和降压,进一步的,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提问,为什么不直接用低电流的直流电输送,避免了升压和降压的麻烦,引出交流电和直流电输送竞赛之争!
这里虽然在教材中没有提出为什么不用直流电来诉讼,但其实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国关于交流还是直流输送,进行了诸多的争辩,爱迪生在之前用低成本的白炽灯代替了昂贵的维修麻烦的孤光灯灯,使得美国的晚上一片流量,但随着需要更多的发电机,成本不断的提升,人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电力资源也愈来愈高。
人们在1890年咨询过爱迪生的意见,他毫不犹豫的说要用直流电。因为人们用电有时间,有高低分,公益电话频繁,用直流电的成本更低,更安全,这是在当时的主流意识。1891年在法兰克福的电器展览会上展示了一条虫,法兰克福到芬兰传输距离为110英里他把相当大的电力进行了传送,效率是77%,这个展示让人们开始逐渐改变观念嗯,尼亚加拉瀑布的输送系统决定机构,最终决定交流电力系统嗯嗯嗯嗯嗯嗯。1893年,当尼亚加拉瀑布,决定用交流电来输送时,证明了交流电输送系统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段历史应当和学生探讨,任何一个新知识新发现的应用也是跟旧的观念做了很长的一段斗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