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阅读群笔记

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心理及其对策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忻蕊

概述: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越早越好。随着小孩的长大,他会形成自己一整套的规律和方式以调节行为,他这一套思想决定着他对不同的处境所采取的应变方式。孩子年幼的时候,他形成的独特思维程序--以此指导将来的行为--还没露出端倪。经过数年的训练,他的行为模式固定下来。他再也不可以客观地看问题--他只是根据自己对以往的生活的理解对事情做出反应。如果孩子对某一特定的处境,或者他应付某一特定困难的能力做出错误判断,那这一错误的判断就会决定他的行为,逻辑或常识都不会改变他成年以后的行为方式,除非他在少儿时期形成的错误看法得到矫正。

1、如果孩子们以几乎同一样的方式对待同一种的情况做出反应,我们不能认为这是自然法则所使。

比如一个孩子的出生导致另一孩子的嫉妒。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帮助孩子位弟弟妹妹的到来做好准备,那嫉妒就不可能发生。

2、许多处境会极大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比如,同一家庭中表现一好一坏的两个孩子,其实坏孩子特别强烈的追求优越感,他要控制所有人,控制周围环境,人们不断听到他的声音。行为良好的孩子则刚相反,安静、谦虚,他是家里宠儿,是人们要另一孩子模仿的榜样。他可以在竞争中占取上风。表现差的孩子对以更加良好的表现超越第二个孩子不抱希望,所以他全力在相反的方向超越他,尽可能调皮捣蛋。对优越感的强烈愿望会表现向某一个极端的方向努力。

3、两个孩子不可能在一模一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比如行为良好的孩会收到不良举止孩子的影响。

小结: 孩子的性格特征、他的感情和生活方式都无一例外服务于追求优越感、提高自己的价值感和获取他人的尊重。不管在家里和学校,因为都处境的理解不同,采取追求优越感的方式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不一样。

思考: 父母如何做,如何引导才能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形成良好的思维程序和行为模式,不会因为其它孩子追求优越感的方式而影响自己追求优越感的方式?(不要过分唐突、粗暴处理孩子问题;鼓励他们,解释生活的含义,这样不至于拉大现实和幻想的距离?)

孩子看待事物的方式: 非此即彼

他们很强烈地倾向把每样事划分泾渭分明的两类(要么全好或全坏;聪明或愚蠢;优越或卑下;全要或一点没有)。孩子很多古怪性格,比如偏执、顽固,根源就在于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