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败家的90后,可能是最“抠”的一代人

2018-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添翼理财

一年一度买买买日,剁手族们又刷新了记录。

双十一零点刚过15分钟,某电商交易额,破401亿。

400亿啥概念?

比它2013年全天的成交额还多一点。

有些什么也没买的网友惊了。“大家现在都这么有钱了吗?”

有人看着满满的购物车,想起了网购的初心——难道不是为了省钱吗?

没错,省钱,才是这届年轻人,过双十一的最大原因。

早在半个月前,90后们的微信和QQ,已经彻底沦为“大型领券互助现场”: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复杂的活动,依然让人眼花缭乱。

购物津贴、品类购物券、双11红包、店铺券、分享有赏、能量值……各种优惠傻傻分不清楚。

更让人心塞的,是这些优惠的使用规则。

可叠加、不可叠加、满减、抵扣、预付……每次剁手前都要狂敲一顿计算器。

很多网友笑称: 高考数学没上140分的人,都不好意思参加双11了。

买个东西而已,为什么要这么累?

原因只有一个字:穷。

因为原价买不起、所以才过双十一

其实,大多数90后参加双十一,并不是为了挥霍。

有多少年轻人抢券抢到双眼酸痛、手指僵硬,拉下面子四处求人点赞助力,就是为了能省下几十块钱。

如果发现了特别便宜的东西,他们就会进入疯狂囤货模式。

抱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心理,把卧室变成仓库,能囤多少就囤多少。

不仅卫生纸、卫生巾要囤,洗衣液、沐浴露也要囤。

这些“刚需”类日用品,成了大多数90后们囤货的首选。

冬天的毛衣、羽绒服、保暖内衣也是囤货热门。

11月正值秋季,天气转凉。

厚重的冬衣动辄几百上千,所以双十一成了不少人省钱的好机会。

一位网友说,“Z家的风衣实在是太贵了,但如果在双十一当天买,就可以满600减150,还能再叠加30元的优惠券,整整便宜了180块钱。”

而对于已经有了家庭的“老90后”,母婴用品则是他们的主战场。

一位90后妈妈说道, “奶粉平时真的都太贵了,趁着双十一便宜,囤上一年的量都不为过。”

甚至一位网友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就开始囤起了纸尿裤。

“我当时怀着孕,抱着手机熬到凌晨12点,参加1分钱6片、6.9元30片、9.9元30片的秒杀……”

某网友抢购的纸尿裤,7包总计420多片 / 什么值得买

参加双十一的90后,和那些挎着篮子组团参加超市促销的大爷大妈们,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

很多90后曾经看不起爸妈入冬时囤萝卜白菜,觉得太low。如今自己也囤起了货,身手可要比上一代人矫健得多.

终于,90后也变成了他们当初最“讨厌”的样子。

据壹流研究对95后消费习惯的调查,网购生活用品占据着95后网购的主流。

这个比例占到了65.1%。看似新潮不羁的95后,其实很会过日子。即使网购剁手,也要以家为重。

说90后是最“贤惠”的一代人,真的实至名归。

2017双十一销售量前六位品类 

而在贤惠的背后,“穷”是90后不敢消费的根源。

2017年的《双十一“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过半数消费者的月收入不足万元。

这也说明,参加双十一的主力人群收入普遍不算太高。毕竟,对真正有钱的人来说,原价对他们来说也不算贵。只有“穷人”才需要过双十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80后、90后消费者人数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二者的销售额占比却相差悬殊,分别为52%和27.3%。

这意味着,90后的个体购买力要明显低于80后。

通俗地讲,90后比80后钱包更空。

在爸妈的认知中,网购就是乱花钱。只可惜,90后的这颗贤惠的心,很难得到爸妈的理解。

在不少父母的印象里,“网购”约等于“败家”。

虽然随着网购的普及,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渐渐接受了这个新生事物,但成见却不是一天可以消除的。

父母辈过去生活的年代,物质条件远不如现在丰富。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父母辈的人必然要比我们更加节俭。

掉落在桌上的食物,要捡起来吃掉;

塑料袋、月饼盒,用完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在菜市场,可能会为了几块钱和小商贩争得脸红脖子粗……

很多90后“看不上”这些行为,觉得没必要太精打细算。殊不知,父母也看不上现在年轻人的很多行为。

过去,8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的一代人;如今,80后已经步入中年,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90后开始背上很多曾经80后身上的标签。

鲁迅小说《风波》中的九斤老太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在每一代人的眼中,下一代都是“垮掉的一代”。

只是因为世界变化太快,“三岁一代沟”真的已成为现实。

300元一件的衣服,90后觉得价格正常,爸妈可能觉得有点小贵,爷爷奶奶可能觉得这是在抢钱;20多一杯的奶茶,撑起了90后过周末一半的仪式感,爸妈或许会认为又贵又不健康。

人生经历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就会对事物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

90后们无时无刻不在被爸妈责备“乱花钱”。

但究竟,什么才叫“乱”花钱呢?

两代人对“必需品”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一个本以为自己勤俭持家的90后,却会被父母认为是“败家子”。

在爸妈眼中,吸尘器、电磁炉、甩干机这些全属于“可有可无类家电”,用扫帚扫地、用手拧干衣服很难吗;

猫砂、猫粮、狗粮属于“完全没必要买的东西”,用剩饭喂猫狗不是一样能茁壮成长吗;

牙线、电动牙刷、防晒霜就更是属于“娇贵型消费”了。

在90后眼里的生活必需品,在长辈眼里就成了“奢侈品”。

不同年龄段人群品牌选择观念不同 

最后,两代人之间购物的考察点也很不一样。

长辈们买东西注重的是性价比。

“这东西质量怎么样?”

“这东西多少钱,能打折吗?”

是妈妈们买东西时,最常问的两个问题。

而90后在购物时,考虑的维度会更加多样。

不同年龄段人群网购关注点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为了让家人开心,90后愿意花400元买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送给家人,却只敢说这盒月饼只有40块。

两代人的购物观,注定不同。

只是“乱花钱”这顶帽子,90后真的不该戴。

日子过得这么节省,为什么还存不下钱?

前段时间,蚂蚁金服发布了《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对90后的平均月储蓄额进行了统计。

统计结果是: 仅为1339元。

1339元是什么概念?已经和“月光”没有什么区别了。

90后群体中,近半数都还在上学,没有自己的收入。

双十一的剁手资金,只能从自己的生活费中省。而那些已经步入社会的90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他们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薪资普遍较低,购买力自然不如80后。

但要用的东西还是得买。因此他们会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来替代之前的选择。

95后已经学会货比三家了 

在这一点上,日本要比我们更加明显。

日本社会是典型的“低欲望社会”。在日本,人们远离各种购物中心、高档专卖店,盛行的是“百元店”(相当于中国的6元店)。

几万种商品,价格均在6元左右。吃的、玩的、穿的,在里面都能买到。这一现象,真切地发生在部分90后的生活中。

即使回到七八线的家乡,手头可能也不会太宽裕。况且,购物app在手,无论你走到哪里,随时随地都能剁手,无处可逃。

无论如何,小编想说:作为长辈,请对90后们宽容些,他们真的要比你们想象中的更会过日子;作为90后,也许现在的日子有点难,但请咬牙挺住,胜利一定属于明天。

关注“添翼资讯”公众号,了解更多行业讯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