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诗论词谈写作每天写1000字

诗评 | 《夜书所见》(叶绍翁)——瑟瑟秋意引发的幻想与猜测

2018-05-19  本文已影响497人  青崖狂客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叶绍翁)——瑟瑟秋意引发的幻想与猜测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01
叶绍翁何人?青崖狂客并不了解,同样,也没印象学过这首诗。
本诗选题为《夜书所见》,其中有真有假。
夜书,是指夜里书写。前文《夜的二分之一》与《《静夜思》——一切皆因孤寂》均有提及,夜是相对日而言的。人类从农耕文明开始,由于生产需要,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入夜,代表一天的劳作结束,开始闲下来,也就有了思考人生的客观条件。而夜深人静的时候,思绪更远。
因此,诗在夜里产生的概率要比在白天产生的概率大得多。
叶绍翁也正是在这种思绪渐远的情况下,才有感而发,故而书写下内心的感受。

至于所见,其实是所不见,所不得见。不得见而更想见。想见,进而若有所见。这是一种过度思忆引起的幻想行为。


那么,叶绍翁所思何事?又因何思忆呢?
那要回到具体诗文之中。

02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瑟,萧瑟。萧萧,其实就是瑟瑟。梧桐叶的萧瑟,意味着这是万物凋零的季节——秋季。
寒冷本无声,寒声来自秋风扫落叶传来的阵阵寒意。

03
江上秋风动客情
何为“客情”?客是与乡相对的。王维有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客情,就异乡之客的思乡之情。只要离了家,乡情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到了特定时刻(佳节),被周边环境激发了出来。同样,瑟瑟秋意也能激发这种情感。

04
知有儿童挑促织
前文《《静夜思》——一切皆因孤寂》也已提及,人之所以会思乡,那是思念故乡的人和故乡的事。
叶绍翁这里思念的是故乡的孩子。
“知”,其实是不知,不知而想知,想知故而猜测。
猜测家中的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05
夜深篱落一灯明
前文《夜的二分之一》谈过,人类从农耕文明开始,由于生产需要,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入夜,意味着一天的劳作和学习都结束了,应该进入休息状态,以应对第二天劳碌的生活。
夜已深了,叶绍翁在猜测,家里的孩子会不会因为贪玩,斗蟋蟀,到现在夜深人静还不肯入睡呢?

06
其实,孩子是否不肯入睡,不得而知。但叶绍翁失眠了,那是可以确定的事。

前文《《静夜思》——一切皆因孤寂》有过论述,杜甫有言“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杜甫在思念远方的小儿女,就认为远方的小儿女也应该在思念自己。

夜已深了,叶绍翁因瑟瑟秋意促发了对家人的思忆,导致失眠了,进而又在猜测家中孩子是否也同样未曾入眠呢?

所谓天涯共此时,大概也就是这种感受吧。


《重读课本古诗词——那些年不曾读懂的诗情画意》持续更新ing。。。。。。欢迎关注

(未完待续)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9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