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走向文字道路的两个人
有文友在我的文章下留言:“你的故事可真多。”
是的,我喜欢写故事,刚开始的系列文比如《我所了解的军垦一代》等军垦系列文,基本上一个章节一个故事代表一类人物,包括目前在手的《北漂族》也是如此。
在文字的道路上能顺利写出故事文,这要感谢我成长道路上的两个人:一个是我的邻居大伯,另一个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邻居大伯
小时候特殊的原因从我懂事就一直和奶奶在乡下农村生活,农村物资匮乏精神同样匮乏,别人家都有兄弟姐妹好几个,尽管贫穷但家里非常热闹。而我们家就奶奶和我,显得是那样孤寂和落寞,偶尔奶奶会带我到邻居家串门。
邻居家是个四口之家,伯伯、大妈、女儿和儿子,当时女儿和儿子都在村西头的小学读书,伯伯是生产队赶大车的,大妈和生产队的其她女人一样天天出工挣工分。
让我不能理解的是无论什么时候到邻居家串门,总能看到伯伯捧着一本书再看,而且还戴着一副眼镜,而大妈也不像当地妇女那样纳鞋底,而是辅导两个孩子写作业。
后来才从奶奶嘴里知道:他们一家原来是城里人,伯伯还是个教书先生呢。
怀着好奇心只要有机会我就到邻居家找小哥哥小姐姐玩,他们两个竟然还有小人书!我怯怯地问:“我能看看吗?”
原以为会被拒绝,可是小姐姐犹豫一下还是借给我了,拿在手里我傻眼了,刚上小学的我好多字都不认识!
小哥哥和我年龄相仿,瞟我一眼有点不屑的眼神:“我讲给你听吧!”
“看你能的,不还是你爸给你读过,倒是……”大妈的语气里有赞许也有调侃。
久而久之,到邻居家看故事、听故事早就成为了习惯,《杨家将》《岳飞传》等故事都是大伯心情好的时候讲给我们听的。
上到三年级的时候,我基本上能独立看画书和故事书了,虽然一知半解却看得津津有味。写完作业,基本上都去他们家看书了。
02
看我这么爱看书,后来邻居家也愿意借书给我拿回家看,但规定时间里要还回来不能破损,才能继续借。
上小学4年级的时候,大伯借给我一本《高玉宝》,我就把这本书包上书皮装在书包里,随时都拿出来看。
有一次我坐在教室门外的墙根下看得入迷,上课铃响过我都没有去教室,语文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走到我面前问我:“看的什么书?”
这时候我才如梦初醒,手无意识地抱紧书本,低下头喃喃道:“高玉宝。”
语文老师意味深长地看着我:“下课在教室门口等我。”
原以为老师要批评我看闲书,那节课我如坐针毡,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竟然这样问我:“《高玉宝》好看吗?”
我如实回答:“好看。”
“那好,咱们后天就学《半夜鸡叫》那一课,你能不能先讲一下半夜鸡叫的故事?”语文老师半是询问半是鼓励的语气。
性格有点腼腆的我点点,算是回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读完了《高玉宝》,又把课文重新温习一遍。
那天的语文课刚开始,语文老师鼓励的语气说道:“咱们今天学习新课文《半夜鸡叫》,我想请张云同学给咱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讲故事?同学们的目光“刷”地扫射过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我、我……”
“不要紧张,你行的。”语文老师鼓励的眼神传过来,好像一股力量遍布了我的全身。
本来半夜鸡叫就是《高玉宝》里面的一个桥段,故事情节在我的脑海里旋转几秒便喷薄而出,洪亮的声音响彻教室,讲得酣畅淋漓,和我以前的腼腆根本不像一个人。
刚刚讲完,语文老师带头鼓掌:“讲得好,讲得太好了。”我在雷鸣般的故障中笔挺地坐在了座位上。
从此,我们的语文课老师如法炮制,效果相当好。
语文老师看我喜欢看书,也把自己的藏书借给我,从此,我的阅读生涯就开启了,自然带动了我的作文写作水平。
有一次公社搞活动,我的一篇作文被收编,工作人员还到我们学校录音,这篇文章在小喇叭上被播了两天。
本来小时候到邻居家听故事、借书看不过是消磨时光,语文老师的鼓励让我尝到了讲故事、写作文的乐趣和成就感。
从此,文字和我有了不解之缘,伴随着我的成长,至今还温暖着我与文字为伍,或者读或者写,早就成为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