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乱弹《论语》学而篇14:敏于事而慎于言
文/樊荣强
《论语·学而第一》第14节: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这句话孔子在说什么呢?也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成为一个君子?从讲话立题的角度来讲,这是在讲怎么办。孔子给我们提出了四条建议。
前面两条是“不要”,后面两条是“要”。大家记住,讲怎么办就是在告诉别人“要怎么样”和“不要怎么样”。我们看看孔子是怎么讲的。
君子就是聪明又有道德的人。第一条“君子食无求饱”,就是作为君子不要整天想着吃饱肚子。为什么呢?因为你整天追求“饱”的话,饱食终日,饱暖思淫欲,都不是好词儿。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解决肚子问题,就不会有更高尚的追求,就不算什么君子。我们君子要讲安贫乐道。当然也不能走极端,好像君子就只能饿肚子。历史上确实也有许多追求做君子的文人吃不起饭,饿得瘦骨嶙峋。这是第一个“不要”——不要追求饱食终日。
第二条“居无求安”,居就是居住。我们经常讲衣食住行,就里就包括了食与住。安指的是安逸、安定,有的时候,颠沛流离,那是我们在追求正道,就像孔子晚年的时候周游列国,条件是多么的艰苦。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你为了追求正道而颠沛流离,居无求安,那也是正常的,正当的。这是第二个“不要”——不要追求居住的安逸。
第三条“敏事于而慎于言”,这是在讲“要”,要勤勉地做事情。这里的敏就是勤勉、勤快的意思。而就是进一步要求,慎于言就是谨慎地说话。这里要特别提示一下,孔子在另一个地方用了另外一个词——敏于事,讷于言。讷就是这个嘴不利索,说话看上去傻傻的。这只是一个形容词,不是真傻,准确来讲应该是慎于言,是说话比较谨慎,而不是嘴笨,口才不好。我认为君子不应该是口才不好的人,而应该是勤勉做事而且善于说话,但是不是张嘴随便乱说。曾经有人问我,樊老师,某人整天叽哩哇啦地讲话,是不是口才很好?我说不是的。真正口才好是该说的他说,不该说的他就不说。整天张嘴乱说,好像挺能说,其实不能叫口才好。口才好是指你有能力说,但是又“慎于言”,有时候可以表现得木讷一点,傻一点,那才是聪明。
第四条“就有道而正焉”是第二个“要”,就是我们要去接近那些有道之人。什么是有道之人?就是高人、贤人、很厉害的人,去靠近他们,向他们学习。学什么?学他们的道,就是求道,希望自己得道。靠近他们、学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正”,纠正自己,改正自己,提升自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两句话是连起来的。大家注意,这里讲的“好学”不仅仅是喜欢看书,而是指修炼、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好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为,它要达到的结果是有教养。
总结一下,这段话是孔子告诉我们,想成为一个君子该怎么办呢?他提出了两个“不要”和两个“要”。不过我们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孔子其实是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怎么办的建议。第一是在生活上,要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第二是在工作上,要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第三是在学习上,要做到“就有道而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