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我们的四年级——致永无岛家人的第八封信

2025-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永无岛教室

亲爱的大飞侠:

      见信好!雨落敲叶,立冬携着清寒如约而至。是的岁月从不停歇,总在不知不觉间推着我们往前前行。我们在季节更迭里长大,所幸,我们的每一日都不曾辜负。

一、以全力以赴,赴一场成长之约

      盼了许久的运动会,终于在周三上午圆满落幕。赛前,我特意在周二放学前、周三晨诵后两次叮嘱孩子们:赢了固然值得开心,但绝不能在他班同学面前炫耀;输了难过本是人之常情,若有人提及,便坦然回应“是的,我们输了”——争吵改变不了结果,与其让情绪崩溃,不如体面接纳事实,我们只需承担输赢的结果,不必被负面情绪裹挟。其实赛前我心里并无十足底气,只愿他们能全力以赴、默契配合,无论最终成绩如何,都能坦然接纳、总结经验。

      令人惊喜的是,第一场8字跳绳就为我们打响了开门红!A组孩子们状态极佳,全程稳扎稳打,3分钟内仅失误一次,跳出230下的亮眼成绩,远超课间操练习时210下的最佳记录;B组虽失误次数较多,却始终咬牙坚持、毫不气馁,最终创下204下的佳绩。两组双双斩获第一名,为后续比赛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续的每个项目中,孩子们都展现出了绝佳的竞技状态,没有一个项目落到最后,不是摘得桂冠就是位居第二。车轮滚滚比赛时,我反复提醒他们:“目光牢牢锁定目的地,别回头、不分心,只朝着目标全力冲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专注与坚持完成了这场比拼。

      男生接力赛时,意外突发——接力棒接连掉落两次,最终遗憾获得第二名。但孩子们没有一句埋怨,都懂得比赛难免有意外,失误两次仍能拿下第二已属不易。女生们更是暖心鼓劲:“没事儿,还有我们呢!”我也立刻反思自身疏漏,此前未能细致讲解交接棒技巧,于是在女生比赛前,我和陈老师抓紧时间现场示范、细致叮嘱,助力女生们发挥。

      啦啦队的孩子们同样拼尽全力。赛后翻看班级群里的视频,听到舒窈举着手机录制时,用嘶哑的声音一遍遍喊着“加油!加油!”,瞬间被这份热忱打动。其实录视频本是临时安排,我在赛场组织孩子们时,随手拉来身边同学帮忙,却没想到他们会如此投入。

      所有比赛结束后,孩子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各个项目的名次,我笑着告诉他们:“耐心等待下午的官宣就好啦,无论最终是第几,我们都践行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更收获了比名次更珍贵的成长。”

      当然,我们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冠军!

二、文明有礼,不负食光

      咱们班孩子正处在10岁左右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生硬的说教难免会有些抵触。但只要咱们用耐心引导代替说教,把“为什么要做”“不做会有什么影响”讲明白,孩子们其实都能听进去、记在心。

      个人修养远不止外在的容貌着装,更藏在日常举止和言语里。现在电子产品普及,孩子们接触的信息又广又杂,虽懂不少道理,却未必清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就像游戏里投入时,可能会无意中说出不文明的话。这就需要咱们家长多留心观察,及时温柔提醒,帮孩子把文明用语变成习惯,遇到矛盾时先冷静沟通,用温和的方式化解摩擦,这样的好习惯也会让孩子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

      说到用餐,特别想夸夸景涛同学,每次打饭都不忘对盛饭老师说“谢谢”,这份真诚的礼貌总能让人心里暖暖的。学校也一直很用心,每周都会收集老师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口味调整餐食,但众口难调的情况难免存在。有时老师看着孩子盛得少,怕营养跟不上影响长身体,会忍不住多盛一些,可难免出现孩子吃不完倒掉的情况,甚至有完整的馒头被扔进泔水桶,实在让人惋惜。所以现在学校也在调整方式,比如早餐会把一个菜品换成鸡蛋、鹌鹑蛋等加餐轮换,既保证营养,也能减少浪费,也希望咱们和孩子一起,根据食量盛饭,不挑食、不浪费,珍惜每一份粮食,家长也要记得提醒孩子在学校不能因为贪玩、说话,匆匆吃饭。

三、学习用品:选普通实用款,远离“炫耀式消费”

      近段时间发现,班里不少孩子迷上了买造型新奇、价格不菲的笔。喜欢文具本是好事,比起其他无关物品,笔也算实用,但这类“高颜值、高价位”的笔,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问题:有的孩子会心生羡慕,用零食交换、让同学抄作业换笔,甚至出现笔放在抽屉里不翼而飞的情况。这些事大多是孩子们私下进行的,要不是俩人友谊的小船翻了,或是有孩子主动告知,老师很难及时察觉,最终只会让丢笔的孩子满心委屈与苦恼。

      我已经和孩子们约定:这类特别的笔可以留在家里用,别带到学校——既能避免丢失后的伤心,也能减少同学间的纠纷。同时也想提醒各位家长:给孩子买文具时,一定告知孩子有使用权,没有随意送人的权利。给孩子选笔,普通、好用、性价比高就足够了,不必追求新奇昂贵的款式。这个年纪的孩子,容易把“贵”等同于“好”,甚至会通过炫耀高价文具获得短暂的成就感,反而分散了学习精力,还可能滋生攀比心理。

      给孩子买文具也是一门育儿学问:既要教孩子正确使用、珍惜物品,也不必次次满足他们对“特殊款”的需求。适当的节制,能帮孩子树立更理性的消费观。

相信种子  相信岁月

                              永无岛教室守护者

                                    2025.11.0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