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记
走访记
按照“走千家访万户教育惠民大提升”的要求,我和搭档王老师需要走进126户家庭征求意见。
昨天晚饭后,我,老公和女儿骑电动车来到了鲁发四期36号楼(因为我家离这个小区近,所以打算利用晚上时间进行走访),开启人生的第一次走访。
1.走访中的温情
如果遇到家里有孩子在我们学校上学,家长会把我们请进家里,热情地招呼我们,并按要求填好所有表格。当我问对我们学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时,有个家长的回答尤其让我感动:利昌学校太好了,比私立学校还要好。
还有一类人,我们的同行,特别体谅我们。敲门后,听到里面有脚步声,我立马会说;“你好,我是利昌学校的老师,我代表某某教体局做一个调查……”话没说完,一个老太太把我们请到了家里。说实话,我挺受宠若惊的。
当老人家填写表格时,我一个劲夸:“大姨,你字写的真好!”
“我们是同行。这么晚了带着孩子出来,真不容易。”
说话的当口,我看到桌子上摆着两个有挡板的塑料小盒子,每个格子里放着一种药。回来后我跟老公说:“你看看,当老师的退休后,吃的药真不少。”
老公嘱咐我:“你们做的工作,结果比较隐形,而我们是显性的。所以,不要让自己生气,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还有些家庭虽然家里没有上学的孩子,但看到我“拖家带口”加班加点的工作,依旧给我很大的支持。更让我感动的是因为我的举动,在总评环节都给予“满意”的评价。
[if !supportLists]2. [endif]是随访,也是成长
有的人警惕性特别高。明明家里有动静,任你怎么敲门就是不开。我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一直敲,一直敲(发现自己挺过分的)……直到屋里传出“干什么的”声音来。我立马表明来意“我是利昌学校的老师,代表某某教体局做一个调查……”
“我们不需要,你走吧。”
我刚要说什么,老公接过话说:“好的,知道了。”一把把我拉走。
有的虽然开了门,但是拒绝填写信息。我会说;“你要是不填信息,就代表我没有来访,麻烦你配合一下,给我留一个来访的记录”。
即使这样,还有拒绝配合的。我会加一句:“你这次不填信息,后期教体局还会派人来随访(感觉自己有恐吓的意味)。”
在楼道碰到拎着东西回答的人,我会主动帮人家提东西,然后达成自己的目的。
花言巧语这时也会起作用,“大姐,你气质真好,一看就不是普通上班族。”
“你需要我做什么吧。”
我立马把表格递上去。大姐说:“我是做业务的,知道你们的不易。”
哈哈哈,理解万岁。
走访时间并不长,但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工作——社区工作者的不易,因为他们需要常年跟老百姓打交道;
有些事情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但依然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不配合。这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多感受走访中的温情,而把走访中遇到的问题看做是对自己的历练,要让自己具备反脆弱的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做到心怀美好,善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