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写作训练营投稿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生活家

不学杜甫苦,不想李白壮,只做碎碎念的微微小姑娘

2017-04-10  本文已影响40人  微微小姑娘

有时候,从初稿到定稿,中间是斧凿刀刻,最后是面目全非。我想这样写文章的人都很苦。因为他们需要不断的推翻,不断的重构,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心声。

这样的苦心写作的人很多。就像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成。诗人贾岛为了“推”“敲”两个字,差点儿撞上韩愈的马车。杜甫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总要经过一番辛苦地构思和炼字,才奉上一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大作。

教科书上很多这样的故事。所以我从小就被教育出这样一种的写作观念,就是一定要细心构思,斟酌下笔。后来呢,我教小朋友写文字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种理念: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看曹雪芹,你看贾岛,你看杜甫……

可是这样的苦吟慢慢的让自己失去了写作的乐趣,也让小伙伴儿们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对写作产生了一种敬畏之心。总觉得你的思想太粗浅了!语言也太平常了!连自己都交代不了,怎么能写出文章叫别人欣赏呢?于是就封笔,只是看其他人的文章。看到好的呢?就啧啧称叹,评论构思多巧妙啊!语言是多么的精彩啊!有时候也会指点文字,对一些简陋的文字批评指摘,感叹这个不如那个写的大气,那个不如这个写的精炼。

评论别人的时候当然是头头是道,好像自己就是一个评论家的样子。久而久之呢,自己就不敢写了,慢慢的从“不敢写”变成了“不会写”。万物的规则是用进废退,本来是优势的语言智能似乎就被封印了,慢慢的退化,甚至消失。想想多可怕!自己就这样不自觉地完成了对自己的消磨。

我是很敬佩李白的,一壶酒,一首诗,真是风华绝代。就像他写过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他这是奉唐玄宗之命立就的一首诗,虽然李白的眼前看不见牡丹,也看不到贵妃,只是守着一张书桌,只有一壶酒,但是他绣口一吐就是一首好诗,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再想想自己的苦吟,不免就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我真的会写作吗?

好在千年以来,李白只有一个,杜甫也只有一个。

没有那样的豪情,也不必苦吟,因为我们不用非得诗篇留千古,就只管把自己的碎碎念记录下来,权当自娱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