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隔绝的闲人

2019-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二爷

        相比其他老师来说我是个“富贵闲人”,富贵从何说起?时间的富裕,担任六年级的语文和科学老师,此外别无他职,有时下午第三节没课,第二节课上完便能回家。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时间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另一个目标,过上了几乎每天两点一线波澜不惊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给我带来满足,我反而有些焦躁不安,恐慌失措。原因在于自己除了份内工作以外没有其他的工作锻炼自己,而其他的小伙伴各有事做,早已在管理层摸爬滚打了一年。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深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与世隔绝的闲人

        其实这些都是我上学期就想好了的,我就想当一个普通的会上课的老师,我不愿像过去那样天天搞新式的课堂,我更愿意把我能做的先做了,比如上好一节语文课,在实践中总结班级管理经验,上好一节正常的科学课。这学期的生活可以用精简来形容,生活的精简、教学的精简、培训的精简。我很清楚这学期我没有参加为中国而教的培训,但我看了为中国而教推荐书目里的,也算是另一种培训吧!我这学期又遇到了哪些酸甜苦辣呢?听我娓娓道来。

与世隔绝的闲人

1.“痛苦的”毕业班语文

        他们上了六年级后我常感叹“如果我再读一次六年级可能会哭!”因为与我当初读书相比,真的太辛苦了。光是语文要背的就有七、八张,为的是语文试卷上那一题题课外知识的。我其实很赞同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但与这种临时恶补的方式,无疑是给学生增加了很多负担,也许最终学生对这些课外知识的印象就是老师每天逼着他们背,痛苦的记忆。这是其次,要写的试卷也有十几张,昏天黑地的写写写,做做做。我也是开启了布布布,讲讲讲的模式。 我自己很痛苦,学生也很痛苦。我有时候也会想少布一点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但他们现在是在升学,而不是小学的任何一个年级。他们不努力,别人会努力,当他们跟其他人比起来时,差距就很大,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恻隐之心而葬送他们的未来。头一次教毕业班我只能硬直头皮,摸着石头过河。我也曾问过很多老师,类似提高学生成绩的问题?或者是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成绩?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提高成绩必然要经过努力,努力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经过一番折腾而取得成功是畅快淋漓的。如果我不在毕业班抓成绩,这个班的家长也不会同意吧!我有什么资格去左右他们孩子的未来啊!我能做的便是在痛苦中为他们找点乐子,让他们通过我的讲述看到更远的将来,让他们有所憧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讲试卷时插播一些小乐子调节气氛,舒缓他们焦躁不安的心。

与世隔绝的闲人

        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1.亲身经历感染他们

      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人我不是一个拥有丰富阅历和多滋多彩人生的教师,我甚至是一个很失败的不甘平凡的平凡人。回想过去可能我唯一的优点就是无论怎样我想做的事从没放弃过,即使我最终没有做成或是做得极差。相比于他们年龄是个好东西,对于他们十二三岁的生命来说我的人生已经算是够丰富的了,我到过他们没有到过未来回到的时空,到过他们没有去过未来会去的地方。我有和他们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孩子经历。或许可以让他们透过我的眼睛看到未来,可以让我透过我的童年走进他们心里。

      这学期我常会在班上讲起我过去的经历,我考第一师范时是如何备考的?如何从班级第六赶超第一并且与第二名相差50分?以此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我会让学生给我写匿名信,问我一些问题,其中就有关于“三个人友谊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在班上统一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当我说到真正朋友是让彼此变得更好的,即使双方分开很久再见面时也还是同过去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学生们正处于懵懂的青春初期,我也会讲到恋爱,但这方面太过敏感,我只是点到为止。我还会讲我和父母的趣事,顺便带出我与父母是如何相处的?记得我曾经给他们讲过,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父母周六周天主动叫我去网吧,那些喜欢玩手机的孩子都瞪大了眼睛,似乎觉得这简直是世纪难题。 其实每个父母对于孩子去网吧,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观念——去了网吧就会变成坏孩子。我给她们分析原因:1.守时,一般我说玩两个小时就回来,我一定会回来。2.人品好,我体贴父母,一般不会做为非作歹的事。3.成绩好。当然除了这三个主要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基于这些,我的父母对我非常的放心,认为我足够有能力控制自己。这些我并不是以开班会的形式跟他们说的,我会插在讲试卷或者一些枯燥的知识讲授当中。这样不光能教会他们做人还能够调节气氛,一举两得。

2.巧用课外知识

        语文改革后,提倡大语文。大语文就是希望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很多的文学常识,体会中国上下5000年的语文之美。 对于六年级的毕业生来说,大语文就是要记很多很多的课外知识,从试卷来看,书上的内容只会考基础知识部分,其他的考的全是课外知识,这就导致我需要让学生记非常非常多的课外知识,也就是前面我说的为什么他们会有七八张试卷要背,就是因为要记文学常识、各类成语、歇后语、谚语等等。而学校里的考试一到五年级都是考的课内的内容,所以一到五年级的老师几乎只教课内知识。到了六年级更多的是考课外知识,这就导致他们需要到六年级进行恶补。我从五年级开始每天让他们记五个文学常识,任务我是布置下去了,记没记我就不知道了。 我很反感机械记忆,所以对于课外知识我是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记。我曾听过一种说法,大语文是在惩罚没有读过书的老师,我赞同!因为上六年级开始,凡是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题目,我都必须要查很久的手机,有的甚至连我都不知道。归根究底还是看书少了。

        陈立云老师曾经说过“谁痛苦谁改变”,我痛苦就只能我改变,我的改变是从科学开始的。我是教科学的,我便去问学校里一个科学教得非常好(成绩)的老师,因为他从不上书上的内容,但是每次科学考试都能名列第一,我按部就班加做实验,成绩还是中等,我觉得这个老师一定有什么秘密武器。一问才知道他是以书为纲,穿插讲一些科学趣事和新闻。得到了他的启发,为什么课外知识不可以这样讲呢?深知老师能够做到这样,绝非一日之功,背后一定有非常深厚的知识背景。讲课外知识也是这样,从此以后我会备课,上网去查一些故事或者与之相关的有趣的内容。四大名著我只读过《红楼梦》,其他的略知一二,我便开始在企鹅FM中听说书《水浒传》,在讲课外知识时,我总是有一种说书的口吻,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学生们显得很爱听,每次讲完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自此以后,课外知识再也不是我深恶痛绝的东西了,反而是我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工具,因此我还落了一个有学识的语文老师的称号。

与世隔绝的闲人

二.“奇怪的”乡村教师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乡村老师似乎是落魄、奉献、死命抓成绩的一群人,在我没有去学校之前我的想法也是这样的。但是在这个学校两年我发现我们学校有一群有想法、有做法、有方法的青春靓丽的老师。这群老师虽然没有翻天覆地的课程改革,但他们都在进行着一些看似鸡毛蒜皮实则具有重大作用的教育尝试。这是我对我们这个群体的新认识,从离我最近的老师说起。

        她是与我一起来这个学校的,也许是来自于新老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她曾经给她们班的学生制作过一个纪录片,在下午的某一节课放给他们看,结果全班都非常的感动。她当时还说她很爱她们班的学生,觉得教书这个职业非常的幸福。我不知道现在她还觉不觉得, 但那一刻她的表情,她的语言,还有她内心的感动这一切都是真的。也是因为她,我才想要给学生制作小短片,留下我和他们的回忆。虽然仅仅持续了两个学期,第三个学期因为没有多媒体制作了短视频,但是没有放出来,可能毕业后我会把视频发到班级群里,但这样的话我就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了。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做榜样的。

        还有一个老师,被我当做师傅一样的人,因为我在语文教学当中,一旦有什么问题都会去问她,她也会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我觉得做到这一点的前辈真的很厉害。她不光教学能力很强,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小心思,小尝试。在教授《蒙娜丽莎的微笑》时,会让学生画蒙娜丽莎。学习奥运会吉祥物时,这个在语文书上并没有,应该是他单独想出来的,也会让学生上台去画,可能是小组竞赛的形式,在朋友圈的照片,都是学生充满幸福的放肆的笑脸。其次,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他会给学生画一些表情给他们一点小惊喜。这些都是他在教育中的尝试,这样的老师让我觉得即使教了二三十年的书,他对于教育还是有很大的热情,不忘初心,愿意去做一些改变,她的这些做法,改变了我对老教师的误解。

        另外还有两位老师,一位老师曾经尝试着让学生上台讲课讲的是语文书后面必背的十首古诗,自己讲课会比听课知识记得更牢固。我听他这样说很感兴趣,于是问他如何操作。我也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首先告诉小老师们学诗的步骤:读诗、了解作者、重点词语、诗意、诗情,然后写教案、试讲、上台。在真正上课时,我会坐在后面当学生,如果小老师就某一个问题讲的不太清楚,我会进行补充,这个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教练而不是一个老师。因为我坐在后面,所以全班所有同学都会认真的听小老师讲课,甚至比我自己上课的纪律还要好。

      另一个老师,上课前会有一个类似课前演讲的环节,让学生逐个上去读课文,要求不高,声音大就可以了,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胆量。这对农村里的孩子来说很有必要,像我现在带的这个班,全班只有十多个人回答问题声音很大,其他人都奇小无比,每次回答问题,我必须要走到他身边才听得见,而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我甚至怀疑这个学期的课前演讲,对他们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因为有的同学讲话声音真的听不见。下学期带下一届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课前演讲的要求,不要追求形式的多样。

        这四位老师只是我们学校中的一小部分,这是老师是厌倦的分数和偶尔的娱乐下的缩影 ,当然分数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分数和能力也是不相冲突的。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大家骨子里都有很多活跃因子。其实乡村老师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相同的工作,他们的教学生活会因为这些教育尝试而变得不一样,而在这些教育尝试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学到了东西远远大于分数。

与世隔绝的闲人

三.“困惑的”科学实验课

        这学期科学实验课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显然同学们也很欢迎这样的科学课。因为并不是每一课都有实验 也并不是每一课的实验都可以做,更不是哪个实验就可以拿来立刻做,所以我每学期都会规划一下,一学期大概上十周的科学实验课也就是十节课的样子。这学期因为是六年级毕业会考到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我就停了。

        这学期我觉得自己比上学期有进步的地方是教学更系统,更有设计感了,相比以前想一出是一出的状态显得更有计划性。每到实验课全班的精神面貌都和以往有所区别,唱歌的声音更嘹亮,坐姿比以前更端正,一个个蓄势待发,似乎很想知道今天我又给他们带去了什么新实验。每次做的演示实验都与他们接下来所做的实验有密切的关系,需要他们仔细观察,这时班上的男生女生都屏住呼吸盯着我手上的动作,竭力想看出什么秘密来。这学期我们做过的实验不多有“物竞天择”、“认识虹吸现象”、“鲁滨孙净水记”只有3个实验,分了6个课时。这些我都是第一次带学生做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在这一次次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这都是课堂带给我的。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每次上完课我都有很多想说的,也有很多想改进的地方,所以我突发奇想写起了教学反思,想记录下我做这件事的过程,也为课程开发提供一些材料,便于进一步改进。我不想写词藻堆砌式的文字我想写的是具有实操性的东西,或是对于我来说有帮助的内容。写教学反思就好像在与自己对话,用上帝视角来审视过去的自己。这学期的教学反思给我带来的是一条条经验:1.实验知识课程的一部分,要把实验的价值用到极致还是得依靠课程设计,防止为了实验而实验。2.课程设计要循序渐进,对于一些较难的实验可以用画图→制作工具→实验三个课时进行,过去我理解的科学课就是做实验,但在乡村教科学,除了备课以外难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就是准备实验器材并且找到最佳实验方式,对于一个科学老师来说工作量是很大的。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实验的前期准备也纳入课程体系中去呢?我记得科学课程标准好像说过要让孩子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研究,科学家做研究也需要准备器材的。3.科学实验的资源没有问题,但是课程设计方面我还是有所欠缺,需要多看看课堂实录和相关书籍,当然最快进步的方式是多上几节公开课。

        这学期的科学课有一点困惑,就是我不知道如何把科学课本上的内容以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为是六年级要考试,我不得不把4个课时的内容浓缩到1个课时,学生上得很枯燥我讲得也很枯燥,有时提一个问题很少有学生能回答出来一片死寂,我表示很痛苦。学生似乎像在看我表演,而思想却没有跟着我走。科学是副科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当然以上都是不可控因素,我只能协调各种原因,在此基础上讲得有趣。或许看其他老师上课,积累科学的奇闻异事是一个改善的好办法。或许下学期我可以对科学课本重新规划安排,把每个知识点平分到每堂课,确定每堂课重点掌握的知识,这样比什么都过一遍要更好。

与世隔绝的闲人 与世隔绝的闲人

4.“爱恨交叠的”心理变化

        不知不觉到明天我就已经毕业两年了,而今年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毕业,他们从桃川中心校毕业,我从为中国而教毕业。如果说舍不得又觉得有些矫情,如果说舍得又不是我的本心。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这种感受,目前我对学生是又爱又恨,爱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乖巧的样子,又恨他们自以为是娇生惯养的脾气;爱他们认真回答问题、对老师毕恭毕敬的态度,又恨他们得寸进尺肆无忌惮的风格;爱他们曾经对我的信任和无话不说,又恨他们居然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爱他们在语文课上似懂非懂听我讲课的小脑瓜,又恨他们私下里总做一些我不知道的小勾当;爱他们朴素的外表又恨他们毫无辨别能力对外界好的不好的信息全盘接受,甚至全盘模仿。

        我不想他们成为我们镇上所谓的

“小镇青年”

每天骑着摩托飞快,手上纹身嘴里脏话

眼神冷漠自以帅气,游荡街头碌碌无为

朋友比父母还重要,外表比未来还独特

内心比平原还荒芜;迷茫不知自己迷茫

挣扎不知自己挣扎,缺爱不知自己缺爱

打架斗殴无所不会,努力学习基本无望

对现在及时性行乐,对将来习得性无助

得过且过年少无为,结婚生子年老追悔

        终此一生,卒!

      当然我相信这些小镇青年里一定会有那种外表虽痞但内心依然向阳的正直勇敢明辨是非的朋友。也许这些都源于我自己这个教师身份吧!对我太亲近我怕没有威信,对我太疏远我又觉得不了解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总要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让我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在学生面前都有些严肃死板了。但这一切也许是源于我太过在乎他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太在乎学生,因为多年以后你我再见也许是对面不识的下场,曾经关心的学生也许连叫都不会叫你了,这时只能掩面不动声色的离开。

        最近总有一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觉,怕男孩上了初中学坏,怕女孩子上了初中被骗,怕他们保不住自己未来的底牌,当然这些担心皆是枉然,每个人都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再多的担心也是无用。他们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历练,结果如何皆是自己种下因自己尝得果。让我这个闲人在中心校永远和这些鲜活的青春在一起!

        一别两宽,各自努力!铃响校空,又是一年毕业时,绝胜烟柳满桃川。

与世隔绝的闲人 与世隔绝的闲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