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十年功,争着抢着去打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皇帝赵恒,一心读书,考取功名。在当时只有这条路被认为是人生的绝佳出路,拥有了功名就拥有了财富和美女。直至当今“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这句经典鞭挞着无数青年奋起读书,而恰恰十年寒窗苦读,最终争抢给人打工,是讽刺呢?还是现实呢?今天就来说说为何咱们读书十几载最后还是逃不过打工命运。
一、从小方向定错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我国正在模仿西方的教育体质,从小开设各类课程,从小培养孩子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恰恰与西方不一样的是,咱们的学校已经根据孩子的成绩为学校划分了等级,孩子的学习成绩已经让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课程,为了在学校少受些老师的骂或者为了得到奖励,拼命将各种成绩的水平拉平。从小将高考看作人生的转折点,从小开始准备,最后用试卷分数决定新起点的方向。
家长学生: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只会注重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只要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找各种家教补习,都很少去问问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孩子就以学生的名义一直在读书而读的最多的教育工具书,不是拔高就是巩固,孩子满脑子是XYZ,abc去书店买书十本书就有8本是和学校课本相关的。所以有很少的孩子会考虑长大要做什么。
二、大学还迷茫
与其说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说为了让孩子上大学,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考上大学,然后在大学开始“谁的青春不迷茫”,觉悟早的孩子开始在图书馆中找自己感兴趣的书去看,然而有些同学还是再看工具课本,就一个字“学”。寒窗苦读直至大学都不明白读书到底都读到了写什么,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面对无数外界的诱惑不知道自身将要何去何从,这出了校门不就是要去人家的手底下当打工仔嘛!大学迷茫的正是知道读书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却迟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如何读书。
三、直到面对生计
青春就读工具书了,所以出门就只能用已经学到的工具找相关的工作。去相关的部门和公司为人家打工,赚取生计酬劳。于是工作的时间大部分又奉献给了你的雇主。悲哀的学生还没有学好这工具,感觉出了校门就像是小白一样完全没有核心的竞争力,所以归根结底,好多人不适合学这工具,而偏偏要选择这条路去走。读书离你越来越远,你在迷茫中失去了最基础的自信心。生活所迫你的打工所得比工具书学的好的人差劲。所以该想想你这一生要读什么书。分析自己适合读什么类型的书 。
1、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面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除了网络能够快速获取之外,其实书本是最有逻辑和质感的,你看书的同时就是在与作者对话,他的思想与逻辑就是通过书本的形式传达给读者的,因此多看看自己兴趣相关的书,说不定哪一天你就是自己兴趣行业里的大咖。兴趣才是你最好的老师。
2、读小说练想象
小说的情节就像电视剧一样在你的脑海中回放,这是有助于你提高想象力最有效的方式,想象力能够提高你的记忆能力。将看电视的时间改为看小说吧都是消遣何不去提高一下自己的记忆力呢。还有初步推荐看侦探类型的小说更加吸引读者继续读完。
3、读经典的书
中国名著,世界名著都是遗留下来的经典,被称为经典的书籍必有其不可代替的价值, 因此现在拿起身边的经典书籍开始一本本品读吧,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世界畅销十多年的名家导读,都是必读经典,所以去买几本原著备读。
4、术业专攻书籍
记得有人说如果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还很穷的话,只有读该领域方面的书籍,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有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摆脱贫穷。最主要是将这些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哪方面不懂就只看哪个方面的书籍。终究有一天你就能掌握这领域的专业技能。
总结
我们寒窗苦读十几年,终究还是逃不过打工的命运,不单单是外界因素。最主要还是在于自己,什么事情只要现在开始做都不晚,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必每天想那么多,付诸于行动才是最主要的。不逼你自己一把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