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小语:于细微处感悟人生
《萤窗小语》是刘墉先生早期的散文,这本就像一位长者于某个闲散的午后,为我们缓慢地讲述他的人生阅历。
清新淡雅的文字,稍显稚嫩的笔墨,让人喜欢不已,读这本书便知刘墉先生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读过很多书,也去过很多地方,那些在生活中得出的感悟看似平淡,却也很是耐人寻味。
这本书也是很多年前的一本老书了,正如刘塘先生所说:文章无所谓新旧,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总有许多不变的东西,在我们心底流动,由十八岁到八十岁。
以下是自己读到某句话,或某段文字时想到的一点小想法,小感悟,就当作闲言碎语吧。
书亦友 友亦书
有些书略略翻过即可,是点头之交;有些书必须精读细读,是知心至交;又有些书得再三玩味、十分迷醉,如情人爱侣。
书即友,友亦书。你常翻阅的是哪一本书呢?之前有几位朋友邀我荐书,当时分享了两本,一本书黑塞的《悉达多》另一本是黄永武先生的《中国诗学》也都在朋友圈推荐过。
《悉达多》看了三、四遍, 最开始认为这是一个在不断寻找自我的故事 ,现在想来也并非尽是如此,写到这里便想再去重读一番了,以前发过一篇悉达多的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中国诗学》在读了才知诗人挥写的每一首诗,每一种看法,无以不以民族文化为背景,这种文化也显示出千百年来民族共通的理念。
当着眼于小处,会发现原来身边的草木蔬果在诗人的眼里都有其特定的意向。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梅、兰、菊、竹和松、柏,还有菠菜、萝卜、白菜、茄子、笋、西瓜、葡萄等等我们日常所食在诗人眼里也是那样生动有趣。
这两本书都不是一两小时便可读完的,就如开头所说,需要精读细读才能发现文字中的妙处。
在现如今,好像一切都要高效率,都要能致用,读书也更是各种精简版、浓缩版,仅需提取框架等等,我想读书不应该只为求知,还要求读书的乐趣。
也只有在心灵渴望,又不赶进度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读书的乐趣罢。
读书与择友
畅销书大约可以分为“风头型”和“稳重型”两种。
前者内容不必好,但封面华丽、印刷精美、纸张讲究、言辞激烈,因为抢眼,所以常被书店放在柜台上,很容易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而畅销一时。这种书初看十分精彩,愈读愈觉乏味。
至于后者则封面简单、排版平实、纸张普通、言辞含蓄,因为貌不惊人,常被书店置于书架,必须细细寻找才能发现。这种书初看可能平淡,但是愈读愈觉充实,而且意味无穷、耐人玩味。
就像有些人衣着华丽、言辞夸大、哗众取宠,虽然看似博学,但是交往一阵,却可能发现他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有些人,平日衣着朴素、言语含蓄、貌不惊人,看似平凡,但是深入交往之后,却可能发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从出生便走向死亡
生物的可悲,是从生下来便走向死亡。如果说“你是在走向坟墓”你会不承认吗?生原是走向死,死原为推动生,这是规律,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并不觉得可悲。
我总觉得自己很幸运,也确实如此。听到身边人抱怨的时候总会想提醒一句,你已经比这世界的大多人都幸福太多了,自然,这点也无需多说。积极的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吧。
所谓最好的意见
最好的意见常常不会被大家接受,真正能通过的方案反倒是稍次一等的。初读的时候纳闷了下,随即明白过来,因为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东西,总是人们最能了解的东西,而非曲高和寡、超出一般人知识水准太多的,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
知其所以然
我们学习时,在了解“是什么”之后,总应该深一步想“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共勉之。
语气要缓 语词要强
语气要缓指讲话的态度要和缓,有些人未讲话前已经怒发冲冠,一发言又破口大骂这样的态度怎能令人欣赏,这样暴躁又如何能静下来思考。
语词要强指语言的内容,要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才能使人信服,话既出口,便不能再犹豫,或半途更改。
之前看过一档辩论节目,课题很有意思,但辩论双方总在互怼,言辞犀利,个个情绪高涨,这固然增加了节目看点,但着实不大喜欢。
除去可能的干扰
当学习的效果欠佳时,最好先注意一下是否读书的方法不好,或有太多分心的事物。
依我看基本上都是后者,身边的干扰物太多,电视、音响,柔软的沙发,必然会让人有些疏懒。可能生活的环境愈简单,学习的效果反而会更好。
别惩罚自己
当你对别人生气或耍性格的时候,真正受伤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这句很朴实的话,很多人却不以为意。总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或是过度敏感心理不岔,摔东西摔的是自己的,生闷气影响的也只是自己的身体,总说在与人交往中要直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要站对方的角度理解他人。
知新而温故
读以前看过的书,可能有些浪费时间,但也能乐在其中。一方面可以将记忆中已经模糊散乱的知识,重新作个整理,使得思路清晰;一方面往往能发现已经被忽略,却很有意思的学问。
过去的看法,今天未必赞同。正如今天不是昨天,且昨天也不能代表今天。“温故而知新”其实也当“知新而温故”,前者重在发现,而后者贵在省察。
旅行的意义
一个人在各处旅行,是为了寻找新的经验、体会新的生活、接触新的环境,所以除了观赏当地的风光,更应该试着去品尝各地的名产,甚至加入当地人民的活动,以感受不同的民俗气氛。
世间无物瞬息万变
我们以为每天的自己都差不多,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所处的环境,所遇的人物,所吃的东西,所想的事情和身体的状况,都在改变着我们。
即便是同一个人,在同一天里,声音也会有差异,不是高低强弱和速度改变,就是语气情绪有别。听录音更觉如此,完全不像自己的声音。
记得上一篇《大脑的规则》吗,第三条规则里说到人类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会构成新的神经元,改变大脑的样子,也就是说我们所学,所经历的都会对大脑进行重新塑造。
分享一段喜欢的话
话到七分,酒至微醺
笔墨疏宕,言辞婉约
古朴残破,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