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前台-大中台理解个人现实问题

2020-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南木

前两天听了吴伯凡商业评论中讲字节跳动快速发展的一节课,其中一个管理学概念叫“小前台-大中台”,意为企业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暗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大中台。这部分暗能力的积累,是某一块业务成型实现快速增长之前很久,无意识积累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资源,可能是用户数据,可能是市场挖掘,可能是人才储备,也可能是某种技术。当时机成熟的时候,把这些暗能力优化组合,去满足用户某种差异化需求,就呈现了一种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快速增长的商业现象。

这套商业逻辑说起来复杂,实际不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厚积薄发”吗?只是放到商业逻辑中去,这“厚积”要积累什么?有了“厚积”怎么优化组合让它实现“勃发”就是一个很复杂、需要研究的问题了。有很多大企业,深耕行业多年,资产雄厚、用户数据庞大,不可能说他们没有“厚积”,但他们没有能在机会出现的第一时间勃发,这很可能是因为组织越庞大,没有能够梳理、统筹、运用这些资本的大脑。

“小前台-大中台”的本质其实是模块化管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模块化管理的难度在于,如何去划分模块、组合模块。这就是组织架构(或许应该叫资源架构)所起到的作用。就像是我们的知识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知识体系,当新的知识进来的时候,它们只能零散的存在于你的大脑中,得不到很好的运用,慢慢就会随着时间逐渐遗忘。而当你有了知识体系之后,新的知识进来会被分类存放到不同模块中去,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应用,真正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对于企业来说,做到“小前台-大中台”有个特别重要的理念叫做“延迟满足感”。这也是为什么要小前台,而非“大前台-大中台”。因为暗能力的积累、内化、分类、形成模块是需要时间的,等不及这个过程完成就匆忙变现是导致很多产品失败的原因。

对于个人来说,做一个知识“掮客”在短期内固然容易见到成果,但这种快速转化的速食思维造成的“中空”一定会在某一个时间点出现成为瓶颈,这个时候唯一的方式就是缩小前台,填补中台的“缺失”。而这个时候,一个极少被提到的概念——后台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对于企业来说,这个后台大概可以理解为历史积累是否雄厚以及企业组织架构可优化的空间。对于个人来说,我认为是原始知识积累和知识体系是否完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程度。这也是为什么教育程度往往对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影响更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