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力资源盘点之模块工作分析点(一)
顺畅的内部交流是开展工作的基础,老猫召集手下各大将,交流模块工作分析,相互学习成长,也帮助工作衔接。
交流会上,老猫开门见山:
看了汇总后的工作报告,大家这一年做的事挺多,挺好。
公司经营目标的完成离不开我们工作的支持,从公司年度人力资源总量分析和年度人员效能分析来看,人力资源整体情况良好。
具体到各自负责的内容,大家写的很全,报告内部共享,相互学习。
从支撑业务角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为决策提供依据角度,我们选择更关键的分析项,更深入的分析人力资源状况。
大家开始各抒己见,
招聘老象说到:招聘效能方面,我分析了四个关键项:
1 年度招聘完成比例
公司年度计划招聘50人,实际录用50人,招聘完成比例100%,按计划招聘到了所需员工。
招聘完成比例=(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反映招聘员工数量的完成情况。
2 平均招聘周期
年度录用50人,招聘总天数2000天,平均招聘周期是40天,低于行业平均值,无任一岗位属于超过3个月仍然未招到的。
平均招聘周期=录用人数招聘总天数/录用人数,反映招聘所用时间。
从层级看,中高层招聘周期较长,主要与人才供求有关,公司在选择这类人时会更谨慎。
从职能看,专业技术类人才招聘周期较长,专业技术要求越高,招聘周期越长。
3 招聘成本
招聘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指直接支出的费用,比如:由招聘渠道产生的费用,开展招聘会的宣传费、资料费等。
间接成本指非直接,由间接支出的费用,比如:招聘人员和面试人员的薪酬、出差费用等,往往需要估算。
人均招聘成本,是每招聘一个员工的平均成本,衡量招聘投入产出比
人均招聘成本=招聘总成本÷录用总人数
要做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低于竞争对手更理想。
4 招聘渠道
常用的招聘渠道:内部竞聘、内部推荐、内部猎聘、综合招聘网、社交招聘、猎头公司、行业人才网、官网招聘、校园招聘等。
内部招聘渠道比例=(内部渠道招聘人数÷录用人数)×100%
内部招聘渠道包含内部竞聘、内部推荐、内部猎聘,可分别计算招聘人数比例。
外部招聘渠道比例=(外部渠道招聘人数÷录用人数)×100%
各渠道招聘成本=各渠道成本÷各渠道录用总人数
结合四个关键项,我们搞的内部猎聘(部门内“人人都是小猎手”行动),用猎头思维做招聘,在成本、时间、人员储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原来招聘成本中大头是猎头费,现在这部分成本明显降低,减少了我们对最大付费渠道的依赖。
内部招聘渠道较外部渠道而言,综合看,性价比最高。
我们通过学习、实践、反馈和辅导的闭环行为,增强了我们部门人员的招聘能力。
老象微微皱眉,说到,招聘难度较以往大了,人才供应结构、复合型人才要求、公司吸引力都是主因。
老象发言完,大熊问到:哪种招聘渠道最有效呢?有没有一招可走天下?
大熊入职半年多,成长较快,常抓住机会,耳听八方,眼观六路,通过多种方式向同事取经。
老象用肯定的语气说到,没有一招可以走天下,有效的招聘方式是合理搭配各种方式,方式上有主有次,但唯有快是最高目标。
大熊继续追问:在“人人都是小猎手”的行动中,我入职不久,没有跑遍全程,如何找到更好的简历或者说合适的候选人呢?
老猫看着大熊,心想,这才是你最想问的问题吧。
老象继续说,对招聘需求的挖掘和调整特别重要,你想想police找人时是不是要给人画像,五官、身高、体型等。
我们找到这个人前也要做人才画像,画一遍不行调整再画,画到有足够的候选人来为止。
在最初2周至3周内,我与用人部门的沟通很密切,这个时间段,用人部门容忍度比较高。
收集第一批简历时,我对需求的理解可能只有60%,算粗略画人物五官。
快速给用人部门第一批简历,用人部门会“纠偏”,继续给第二批、甚至第三批,通过简历让用人部门了解外部人才情况。
同时,我与候选人交流工作职责、工作经历等较深入的问题,再及时反馈用人部门,用人部门会帮助我调整画像,让职责描述、任职条件更清晰。
当然,针对人才画像特点,不断调整适合的招聘渠道,这样,不断修改候选人画像,那合适的候选人就慢慢画出来了,其实也就找到了。
我们找一遍,心里有数,外部人才库也就建立了。如果找到了这类人,确实挖不动,再和业务部门沟通调整。(且听下回分解)
微信公众号:熊猫杂货(ID:xiongmaozahuo),传递HR体系建设的方法论,助你打造HR通才5年-10年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