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挑战(三)

2019-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匡小梅

    我不记得他是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吃止痛药西乐葆的,开始他一直说腰痛,我们担心骨头转移,去拍了骨科全片。那天排队等候的时候,有一个12岁左右的男孩也在等着拍片,他的家人什么心情,这个孩子到底是什么病症,我一直在猜测。在就医的这两年多,我见过23岁的胃癌,年轻的男生躺在病床一直玩着手机游戏,年迈的父亲一夜白头陪在病床边;我见过35岁成家的男子,自己拿着大袋的CT原片,一脸枯黄却依然帅气的脸,热心地告诉我去哪里可以冲洗输液港,我一眼憋见他的袋子上写着肝癌;我见过30岁的胃癌,女性;我更多的见过五六十岁的农村老人,孤独在病床枯坐着。

  没人愿意生病,可是在这里,当我每次跨入浙一的大门,敏感的我总能看到流泪满面抱团痛哭的家属。我在想,大部分时候,我一个人面对着病情,就犹如他,独自面对着苦痛,没有任何抱怨,只有时不时和我说,想吃红烧肉,想吃炖猪蹄。

  幼年时期,我对父亲是不亲近的,我的父亲是很典型的回避性依恋,越是他亲近的人,他越是不会相处,所以我们在一起的机会少之又少。我对理想型父亲的幻想,都来自作文里关于父爱如山的描写,我觉得他就是。他一直心里装着所有的家人,他的兄弟姐妹,他的母亲,他的孩子,他的妻子,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很想让自己快点好起来,他还年轻,还不到55,他还有很多的事没有做,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还想再为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孩子去奋斗,去经营更好的未来。他也有宗族思想,也有自己的私愿,可是他也看到了我的付出和辛苦,所以从来不会在我面前说什么。他会在状态好的时候陪着孩子去学校,买菜,甚至自己给自己做点午饭,还尝试过给我们多做一点。

  开始用上止痛药以后,他也试过不继续吃,但是反复的忍受,又让止痛药断断续续的发挥着作用,他自己也知道这样意味着什么。本来我们六个小辈是一起决定让他停止静脉注射式化疗,用口服靶向药阿帕替尼来代替。但是医生一句话又让他决定继续这条路,只在于他的腰痛大部分可能性来自肿瘤的压迫。如果肿瘤不小,痛只会越来越频繁。很不巧,刚吃了一颗阿帕替尼,就要等21天的洗脱期。不论是谁的对错,身体的事情,谁也说不清。也许从放入支架的时候起,医生说这个支架至少能保证一年,我们问一年以后怎么办,医生岔开了话题,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每个人心里有数。肝内科住院的15天内,主任医生更是直言不讳,拒绝了我们会诊的申请,说有这个钱扔在医院,还不如好吃好喝的待着,都这个时候还来折腾这幅身体,有什么意义。

  到底怎么继续才是坦途?也许从确诊的那天起,就应该做取舍。就医的道路,注定是这样的不断尝试,不断的往前看到身后的错误,可是再来一次依然如此。 临床试验入组成功了,同组的人都在类似的阶段,就只用一种药,没有其他,TDM-1,一小袋。用药前用药后,多次检测心电图。数据记录在全国用药大数据中,成为这个药临床数据的一部分。 同以往的用药一样,刚开始有效,后期失效,失效就自动退组。失效之前已经开始有显效了,因为又开始痛了,又用上了西乐葆。临近退组的时候,刚好是元旦前后。经过这么多次的化疗,进实验组他也是下了决心的,希望还有机会能够治好。每每看到他,我总希望一切可以成真,他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执着。如果像他这么屹立不倒的人,心理退却了,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我不停的去问身边朋友同事,打听是否可以尝试其他的疗法。看到了营养疗法,姑息疗法,中医调理法等等。刚好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同事的母亲肺癌晚期的病例,觉得未尝不是一个机会。也许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心理治疗,是有一份寄托。元旦前一天,我们见到了虞老师,仿佛是一个老朋友,虞老师看到了他内心的苦楚,给了他新的勇气去面对后面的挑战。回去医院签署了退组文件,做了全组的基因检测。同时开始了虞老师的物理治疗,食疗、艾灸、下肢加热、推拿。一切并不轻松,和我小腿一般粗的艾条每天熏几个小时,家属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体力。所有人都在做最后的努力,包括他。

    如果说之前用药,用手术,看不到的是脏器的损伤和改变。那物理调理更多的是外表的不同和冲击。很佩服虞老师强大的内心,她是靠着一种使命感在做着这份煎熬的工作,接收着被医院近乎放弃的病人。我做不到,我给他按摩一次,都带着恐惧,看着他越来越瘦弱的身体,害怕自己稍微一用力,就让他痛苦加重很多倍。19年春节,他坚持回老家过年,寒冷的冬天,他在房间开着加热器,一直坐着加热桶,卫生间继续艾灸。亲人们轮番来看望他,基本每天都伴着哭声与泪水。每个人都在感叹他瘦了这么多,受了这么多苦。春节返杭的早晨,亲人们哭着送走了我们。春天的杭州,持续的阴雨寒冷,让他情况愈发不好。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到了关卡时节,所以一周频繁去找虞老师调理。

  我一直不知道点穴按摩可以恐怖成那个样子,一个阴雨天的中午,我担心妈妈不吃饭给她打了电话,妈妈在哭,而我听到了他苦痛的哀嚎,就同《我不是药神》里吕受益住院换药自杀前的哀嚎声一模一样。我从来没有和自己的母亲求助过,但是那天我给她打了一个小时电话,却依然止不住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

疾病:挑战(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