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如何摆脱焦虑迷茫

二十几岁的年纪,你刚刚从大学毕业,从象牙塔的庇护下走出来,自己去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
二十几岁,再也没有课程表给你规划好时间,在规定的时间段去做既定的事情,再也没有老师引导着你带领着你去做课题,完成任务。
你一下子自由了,解放了!但是你又像失去了搀扶你前进的双臂一样,不会走路了,不知向哪里去,也不知如何走。

我们从小就这样被安排,沿着规划好的路线,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或许你还会读研读博。我们只要去做就行了,去学习就可以了。可是终有一天我们毕业了,怎么办?原来的那条路,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了,怎么办?
所以有很多年轻人迷茫惶恐,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前进了,便开始慌忙中给自己重新找了一条“路”,好让自己有“路”可走,可是这条“路”适合你吗?这条“路”所指引的方向是你想要到达的远方吗?
往往很多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走什么样的路,其实这并不可怕,因为年轻就是你的资本。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你所看到的“路”,所知道的“路”并不多,那正好可以趁着年轻去见更多东西,去见更多“路”,这也就又回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年轻人为什么要去大城市?为了见识更多的可能性,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但当我们和父辈甚至和祖辈一样,在三线四线甚至18线小城时,我们的所见所闻都很少,也只不过是“公务员、老师、医生”这几条路,这时候不是你在选择“路”,而是“路”在选择你。所以首先你要有给自己选择“路”的资格。
那么又该如何去选择“路”呢?
我们要学会利用立体思维去布局,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点,要着眼于未来,站在全方位的角度。
一方面,我们在选择行业的时候,要选择一个上升期的行业。看清大趋势,能站在那浪潮上的人永远是收割第一波红利的人。当然热爱很重要,热爱永恒重要,在热爱的基础上,能选择一个上升的行业,就不要选择一个夕阳产业,能选择新兴的,哪怕中间很混乱,哪怕中间很多环节都不成熟,也要选择新兴的。看见大趋势,眼前的混乱就是你最好的机会!
另一方面找到你能力的交叉点。诚然,风口很重要,但是你会吗?你的能力在哪里?
在我们刚毕业的几年,自己定位的时候,绝不要盲目跟风口,要分析自己的能力在哪里,自己擅长什么?找到自己能力的交叉点,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分析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天赋呢?
天赋就是你做起来很容易但别人做起来很困难的事情。这一点需要你回首你20多年的人生经历去寻找。天赋,不等于兴趣不等于热情,后者是可以花时间去培养的,而天赋则不可以,并且你身上总有你做起来很容易,但别人做起来很难的事情。
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能力交叉点,我还希望你记住下面两句话。
一、先到达能力边界,再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可能性。
我们大部分人总是在衡量,“我学这个有用吗?”“我做这个值得吗?”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眼下,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反面的,在自己知识能力有限的时候,就急于想要去看到自己可能性的边界,其实这个时候你是看不到的。我们要先达到能力的边界,才能看到自己可能性的边界。
我们只有在20多岁的时候,不断的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才能在30多岁的时候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二、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我们已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可回收的,叫沉没成本。
有选择就有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当我们没有办法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不存在成本。
比如你大学毕业,选择了回家,可是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你却始终都没有勇气离开这个舒适区,去追寻你想要的生活,那这个时候不存在成本。
写给二十几岁的你我,愿你不再迷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