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岁月如歌文海里的一盏明灯

远离信息茧房

2024-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进的医生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晴

我10年前调入州妇幼工作,自己的时间多一点,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从那时起便开始在QQ空间上写日志,每天不停刷屏、点赞,心里默默数着别人给自己写的日志的点赞数,还欠我的点赞数。

这玩意就像吸毒,点赞数、阅读量就像自己积攒的弹珠,通过不停点赞交换、留言踩空间来获得别人到我的空间来做客留言。那些写着满满心情文字的空间,成为我那些年成长的记录。

那个时候单纯又快乐,朋友还是真的朋友,有什么话写出来让朋友看,也是期待一种反馈。记得当年到杭州旅游,当年手机的功能还没有现在这么多,那时候还不能在手机上写文章,于是,我白天带着女儿跟着旅行团到处跑,晚上就在宾馆附近的网吧上QQ空间写旅行日记。我到网吧没去过几次,去了也从来不打游戏,仅仅只是为了上QQ空间写日志。

后来发现写文章还是在专业的平台里写更好一些,不仅其编辑功能是很强大,而且还有检索功能,可以搜索自己或者别人的文章,于是用了简书,在简书上结识了好多优秀的作者,我们常常相互留言,有些甚至从简书这个虚拟的文学平台走到了现实生活中。我在杭州、北京的时候,就曾与简书上的朋友见过面的,从线上走到线下。

在简书上写了几年,写了几百万字,慢慢离不开这个平台了。可惜的是有段时间审查得特别严,我写的很多小作文被和谐掉了,常常审核过不了关、发不出去,看来不能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我又跑到“今日头条”上面写,很少有审核过不了关的时候。在这些平台上写了后就转发到朋友圈。

其实朋友圈跟QQ空间无异。唯一最大的变化是网络通讯迅速地发展,人手一部移动手机。以往的QQ空间都还是用电脑慢慢登录的,现在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以前在在电脑上才能做的事情。当年信息流量也很慢,可还没过几年,2G升级成了5G,网速非常快,而我的微信好友数也从50多变成了3000多。

然而,也是因为成天玩儿手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曾经有段时间,我在碎片化学习中彻底迷失了。

我曾一度非常迷恋各种碎片化学习,不放过每一个有兴趣领域大V的金言金语,我同时观察并也参与着朋友圈那些发生的事儿,共享经验,共享知识和快乐。可是经历过一段时间后,所谓的碎片化学习让我染上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看到很长的文章,我都嫌弃它啰嗦,以前最喜欢看的长篇小说都看不进去了。

有段时间短平快的信息摄入让我极度愉悦,天天追文或者追剧,这些网文或者超短剧,有个共同点就是:不停闪转腾挪的剧情,这不停刺激我的神经,让我无法停止自己追剧或者追文的步伐。

最后,碎片地学了多少不知道,反倒是手机依赖症越来越严重,头脑越来越空,离开信息,脑子就是空白,需要不停看手机来填补自己。发朋友圈更是如此,好不容易编辑半天的感悟,十分钟过去了,都没有人点赞,恨不得删掉这条动态,过会儿再重新发一条。

其实手机让我们都处于信息茧房中,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面对各种各样繁杂的信息,网络这张网让我们困在其中、不可自拔,于是就陷入迷失自我、失去自我思考、失去判断的能力。

这个知识爆炸的大时代看似有足够多的信息来提高和满足自己的一切想法和欲望,但是实际上,我们一直是处于一个信息茧房中。它可以满足你的欲望、满足于表面的欢愉,唯独不让你独立思考和判断,总是人云亦云,在人潮中被人裹挟着前行。

当你想要跳出这张网,屏蔽这张网的时候,发现网络的触角已经穿透了整个世界,你很难逃掉,摆脱互联网织起的这张大网。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深耕阅读、工作,投入身心到读书、写作中,在网络的乱石堆中,寻找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深度思考和仔细打磨过的内容。

我开始深耕打磨自己的内心,尝试去深度阅读书籍,强制性不去追网文或者超短剧,让自己身心沉浸到书中去,在书中我发现了很多优秀的、有趣味的灵魂。或者找到一个主题,不断寻找相关的内容来读,让整个人沉浸进去,然后形成自己的思想,并且每天记录下来。

有了自己做研究、深耕的内容后,我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去关心网上那些无聊的八卦、去追网文或者超短剧。远离短视、焦虑、浮躁的信息茧房后,发现朋友圈等作为即时沟通工具,做得非常非常优秀。QQ空间、简书、今日头条也只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平台,我只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好这些社交平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让自己内心真正强大和充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