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食小记(6)-端午的味道
又到了每年的端午时节,今年的端午与往年不同,恰逢高考开考。前朝忧韵赋离骚,今朝放荡思无涯,“高考”+“粽子”=“高粽(中)”,也是取了个好彩头。
以前端午的时候是没有假期的,所以我们要感谢屈原不但带给了我们粽子,还多送一天假期给我们。
在我记忆里,儿时的端午更多的意味着妈妈做的好吃的米糕和门头插着的好闻的艾草。
我们西北,自小是只有米糕,没有粽子的。清楚记得小时候的某个端午,也如今天这般是个周六,才小学的我睡到自然醒,呼喊着妈妈却找不到她。饥肠辘辘的我光着脚跑到厨房,掀开扣着的盆子,惊喜的发现下面满满是做好一盘子的米糕。晶莹的糯米上均匀得点缀着一颗颗红枣,妈妈已经把化开的红糖水浇灌在米糕上,并用小刀将它们按照每一颗红枣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迫不及待用筷子架起一块送入嘴中,红糖水和红枣的甜蜜混合着清香软糯的糯米,简直是安抚我饥饿肚子最幸福的食物了。
米糕大概这样这种米糕,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几十个从不以为知的端午节。长大后,我才明白每年吃米糕,插艾草的这天原来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绑五色线,有许多我所不知的丰富纪念活动。于是我很期盼尝尝真正的粽子是什么味道,还想看看赛龙舟是什么样。龙舟是直到今天我也未曾见过,粽子倒是吃上了。但不知道为什么,粽子的味道总是感觉比我吃的米糕要差上许多,也许是粽子都是被机器加工好的罢。有了可以冷藏保存的各种品牌粽子,我已经许多年没有再吃过奶奶和妈妈做的米糕了。那一个一个红枣点缀的小方块,也成了我心中最后遗憾的味道。
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替代了很多原本需要我们付出大量时间和心力才能完成的美食和美物。小时候奶奶和妈妈幸苦一晚方能做好的一盘米糕,现在被超市冰柜里十几块一袋的冷冻粽子轻松取代。儿时奶奶幸苦收集五色线精心编制,被我和妹妹当做宝贝的五彩绳,现在超市里五块钱可以买一大把。
五彩绳还有很多很多,被这个时代替代的东西。物质的极大丰富,改变了我们的时间和节奏。我们每个人都很难再去慢下来等待一份美食,期盼一件美物。
但就像我所感觉到的那样,冰冷的冷冻粽子永远吃不出妈妈米糕的香甜。机械化的编制彩绳也永远戴不出奶奶五色绳的灵动秀美。食物,事物,都需要爱和时间的发酵,才会被赋予味道和灵魂。
好想慢下来,再找回属于我儿时的端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