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2
今天继续学习《社戏》的心理描写。
昨天两个班的教学设计,大思路一致的情况下做了些微调。二班是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准备依次分析“我急得要哭”“ 我高兴了”“我有些疲倦了”。课堂上完成了“我急得要哭”的全部分析和“我高兴了”部分分析。一班是先从第三个教学环节——研读课文环节,开始提问的预习问题:“‘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们现在大致已经理解了全文,那夜的戏真的好看吗?”入手分析“我有些疲倦了”的写法。
两种处理方式,一班的前面环节衔接自然,二班的后面环节衔接紧凑。何以这么说呢?二班在依次学习了这三种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写心理后,到分析完“我有些疲倦了”之后自然得出了戏不好看的结论,到此,水到渠成地就转入了探究作者最后一段话的写作用意,也由此明确了主题:本文通过写幼时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表现了村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也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但是归纳主旨这不能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因为本单元作文训练的主题就是仿写,而本课也着力在学习作者如何写人物的心理。即便不学习写心理,也要学学简单的仿写句式吧,否则,只学理论不实践等于零。再者,仿写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主题。所以说明确了主旨是后面仿写练习的一个前提,而仿写反过来又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并深刻地理解主旨,即作者所想要表达的真正的“好看”“好吃”究竟指的是什么。
示例两个,借用《课时练》练习题原句:
1.“戏”好是因为陪“我”的人好,“戏”里带着友情的芬芳。
2.“豆”好是因为它是“我”和伙伴们亲手煮出来的,有着游戏般的趣味。
借助这两个示例,让学生思考开去。
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也有了示例,再加上我提示他们可以从“夏夜行船”部分诗情画意的景色入手,也可以从“归航偷豆”的情节入手。由此,他们的思路打开,仿写相对容易了一点。当然,虽然仿写的实践练习在做试题时训练过多次,而且随文也偶有练习,但是学生们对于仿写的要领总是不能完全地掌握,往往随意多,而不能严格按照所给定的句式结构来写作。看来,仿写练习很有必要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