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住过的那些房子(2)-考研的故事
09年的时候,我和当时的女朋友决定考研,一同报考东北财经大学。一方面周围的人都在考研,我们被这阵考研热传染。另一方面,考研或许是我们继续在一起的唯一办法。否则她毕业后就会离开昆明,投奔她亲戚了找工作去。而她,并没有想让我同去。
或许这也是为了淡化毕业前分手的恐慌,为毕业前继续在一起找一个稳妥的借口。总之,我们开始准备了。
买书,每天相约着去图书馆。早晨她会在西餐厅买一个包子,一个煎蛋,一杯豆浆,带到图书馆给我吃。中午一起去吃饭,晚上一起吃饭。基本上所有的约会地点都在图书馆。
那时的图书馆是非常抢手的,大三准备考研的学生非常多,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去占地方。但有时遇到特使情况还是占不到位置,只好打游击。
我向她提议,我们不如出去租房子住,能够好好的准备考研。晚上也不受图书馆闭馆和宿舍断电的影响。
她最初是拒绝的,在我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的各种威逼利诱下,她同意了。于是我们开始找房子,有次在学校的公告牌上看到一条招信息,在我们第一次住的小区。我们就到那个小区看房,结果通过保安,歪打正着的在小区找到另外一套性价比更高的房子。
那栋楼大概是90年代的楼梯房,楼面是灰灰的水泥墙,外观破旧残缺,老式的阳台上挂着生锈的防盗网。总共只有5层,我们租对的那套是4层。但是打开房门,却出乎意料的豪华。
房子是两室两厅,东西朝向板式楼,大概70平左右。进门是一个小厅发,连接主卧,次卧和大客厅。次卧有一个生活阳台,大客厅连接厕所和开放式厨房。精装修,木地板,厚实的木门,窗框、墙角线用木头包裹,房顶用石膏线条修饰。床,衣柜,沙发,茶几,电视,全套厨具,太阳能。这样一套完美的房子,对于两个穷学生,简直是越级享受。这样一套房子,只有每月600。
我们屁颠屁颠的,乐乐呵呵的赶紧把不多的行李搬了进去,开始了折腾的生活。
布置
我们搬进去,发现没有书桌椅子,次卧没有床(出于女生的自我保护,她要和我分开睡)。就跑到旧货市场(我现在竟然想不起是哪个旧市场在哪里),买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简易的单人床。
没有宽带,我们两个都有电脑,这是绝对不能忍的。于是拉了一条最便宜的铁通宽带,包年680,还送120的话费。但那时的铁通网速非常不稳定,经常打不开网页,更不要说看电影了。这让我们后来后悔不已,每次上网如同上刑般痛苦。
买菜
这次租的是一整套房,厨房自然要被我们利用起来。而且我们对做饭依旧抱有无限的热情,将它视为找到家的温暖的方式之一。
出来读了三年书,日常的宿舍生活,让我们对家庭生活非常渴望;同时,随着年纪增大,独立生活的意识愈发强烈,做饭是独立生活的基础。
逛菜市场成为我们每星期固定节目,也是我们最期待的。因为只有在买菜上才能享受到买买买的畅快。菜市场不止有琳琅满目的蔬菜,肉类,还有一些江湖小贩卖奇奇怪怪的东西,有点像农村的赶集,我们总能发现些新鲜玩意儿。长期窝在出租房里与世隔绝,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我们莫名的兴奋。买菜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生活的,讨价还价中,挑三拣四中,我们更像充满烟火气的打工仔。没有象牙塔,没有书卷气。
后来买菜发展为我们重要的娱乐项目,每次不想学习了,我们就去买菜。哪怕家里还要几天的口粮。因为菜迟早都要买,这好歹算件有意义的事,而且我们还乐在其中。这或许是后来我俩都没考上研的原因-太热爱生活了,真的。
做饭
从那时起,我对做饭燃起浓厚兴趣。有时候想吃什么,就照着菜谱做。记得尝试做过红烧肉,地三鲜,锅包肉等饭店菜系。当然做的最多的还是一些家常菜,比如莲花白炒香菇,凉拌粉丝。
由于出租房里没有冰箱,所以基本一周只有买菜回来那天能吃到新鲜肉。其它时候就只能吃鸡蛋和火腿肠。她想我家里的一个祖传菜谱,把猪肉切小片用盐腌,然后油炸。炸到水分完全蒸发,捞起。这样的油炸肉就可以存放很久,而且还挺香的。我们煮面条或做菜的时候,就会放几块进去,解馋。
记得有次我们去超市,看到鲤鱼鲜活,而且价格便宜,想到鱼的白肉多,蛋白质高,简直堪称性价比最高的肉。毫不犹豫,买了一条回去。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洗鱼,鱼非常滑,拿在手里就像还活着一样,老是一扭身子就溜出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鱼住进锅里。等再次打开锅盖的时候,鱼的香味扑鼻,我心想炖鱼也不过如此。
我激动的盛出鱼,她说你先尝尝腥不腥。我夹一块一肉便塞进嘴里。顿时觉得口感有些奇怪,硬硬的,不是鱼刺。。呸!我一口把鱼肉全吐了出来,鱼鳞没刮!我万万没想到,在超市买鱼竟然不给刮鳞。现在回想起来那口感,还是一身鸡皮疙瘩。
生日
在那个房子里,我给她过过一次生日。记得那天上午下课后,我自己往回走。太阳很大,很热,我知道那天是她生日,原本没打算买蛋糕。但刚好路过一家蛋糕店,是那种私人开的,非常普通的糕点店。我数了数兜里的钱,只有几十块。那时几十块可是我们一周的菜钱,换成蛋糕还得有点心疼。蛋糕的价格按尺寸,花式来定。我是个好面子的人,买一个最小的未免有些寒酸。于是我买了一个中等大小,但是花式很简单的蛋糕。那是同等大小的蛋糕,在嘉华要卖一百多。
她看到我买的蛋糕,十分惊喜。我们点蜡烛,唱生日歌,但是吃蛋糕时降低了这份喜悦。事实证明,廉价蛋糕无论是奶油质量,还是蛋糕口感,都和品牌的相去甚远。她问我多少钱买的,我有点尴尬的照实说了,心里酸酸的。
那天过生日全程都有手机录像。很奇怪,录像时,我就略带感伤的预见到,分手后再次看这个视频,一定非常难过。果不其然,分开后两年我纯洁回家,有天晚上突然抽风似的找出压箱底的U盘,翻出出了那段视频。本来都已遗忘的那些昵称,当时的衣服,当时的家具摆设,当时的话,全部显示在眼前。心一下就被击中了,那是种熟悉却再也找不回的怅然,看得我泪眼婆娑。看完后我在阳台上点了一支烟,看着窗外高耸的黑大烟囱和安静的操场,慢慢回到了现实。
养狗
在那短短的多半年中,我们竟然养过三次狗。更奇葩的是没有一条狗在出租房停留超过一个星期。
第一次养狗是我大学一个老乡送的。他们宿舍一起买了条小狗,我之前去他们宿舍玩的时候见过。一条黄色的小土狗,跟人很亲,跟谁都玩得来,经常在宿舍门口的走廊乱窜。由于要放暑假,没人愿意带走他,老乡想起了我。我对那条小土狗印象很好,爽快的接到了出租房。
那条小土狗太活泼了,在出租房里到处乱抓,到处咬,可能是在磨牙。我们的拖鞋经常被它按在爪子下面,又咬又啃。有时还试图咬我们的拖鞋。这时候我就会严厉呵斥它几声。晚上我们回到房间睡觉,它就一个劲儿的往卧室钻。为了不影响休息,我们只好把它锁在客厅。
几天下来,我们觉得这狗实在是太闹了。根本没办法静下来看书,索性送给了楼下开小卖部的。但自那以后,我们就像中了魔一样,疯狂的想念有狗狗的日子。没事就跑到昆明的狗市上去看狗,满足我们的对狗的憧憬。那是除了买菜,我们另一大乐趣。
有天看狗看的实在没忍住怜爱之心,又买了一只白色的小狗。狗狗实在太小了,晚上睡觉都好像很害怕,自己在窝里不停的呻吟,让人听了心疼。就像养了一个婴儿,每晚不得好梦。
狗狗爱干净也是与生俱来的,有天深夜,狗狗突然响亮的叫起来,声音急促,我猜它是不是饿了。就用牛奶火腿肠喂它,它不闻不问。后来经过我观察,恍然大悟,它尿到自己的窝里了,它嫌弃,要我来收拾一下,这小东西!不过好景不长,小狗没过几天就病死了。
第三次养狗是在学校掏了个狗窝,趁母狗出去觅食时,我抱了一只小狗就跑回家中。养了两天,觉得自己实在太残忍,怎能把它和狗妈生生分开,它还那么小。于是又悄悄把它送回狗窝。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有点不耐烦了。怎么那个房子里发生了那么多故事,我知道读者对于这样又臭又长的文章,是没耐心读下去对的。可是我私信又认为借机梳理一下记忆也是很有意义的,可能再过些年我就忘记了。
我们是以考研的名义搬离学校宿舍,搬进出租房。可是到现在为止,对于学习我却只字未提。是的,因为我们搬进出租房后,确实把太多的精力花在旁门左道上。
但对于学习,我们始终没忘。我们时常对于没学习而感到对不起家人,对不起自己。我们报了考研培训班,也会在没有课的日子关在黑暗的小客厅,开着台灯奋笔疾书。离考研还有一百多天时,我们做了一个考研倒计时牌,贴在墙上。
那一刻我是真的卯足劲头,准备拼死一战。因为当高考时,我就是用这个激励自己,并最终考上大学。在拼过几天后,我们开始懈怠。一个人学习,就断偶有懈怠,很快就会调整过来。但是两个人学习,只有一个人不想学习,另外一个人就会受到影响,主动或被动的。
我那时很绝望,我已经用尽了我所有的办法激励自己学习,但还是失败了。我们明知道考不上研究生,我们注定要分手,可还是不顾一切的懒惰。就像死刑犯最后的疯狂。
考研结果不出所料的差,又出乎意料的差的一塌糊涂。让人觉得这和裸考的成绩没什么分别。想想终究还是为考研去花过时间准备,就觉得就算再努力准备一年也未必考上,毕竟和目标相距太遥远。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从那年住出租房的时候起,直到毕业,直到工作至今,我都再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生活里计划总是被变化打乱,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真的很难完成一件事。所以我也再次提醒自己,不要等,不要妥协,想做事情,就要自己挤时间去做。
10年1月份,放假以前,我们搬出出租房。考研结束后,再没有理由继续住下去。毕业后她去了外地,我留在昆明,几个月后我们也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