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文艺星空

你的红楼,我的梦

2019-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时间_断点

《红楼梦》算是读完了,它虽不是我读过最多页数的书,但却是我用时最长的书。从下单入手到读完,总用时5年零5个月。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三,首先最初始我对这套书没有太多的兴趣。之所以买来,多半的原因是为了装点门面,让书架显得不那么单调。其次是这部书的前半部分有太多的诗词,不看觉得可惜,看了又不理解,反复多次兴趣再减半。最后,在初读之时我是恨透了贾宝玉,烦透了林黛玉,一个是不学无术只知内帷厮混,一个是自怨自艾只知哭哭啼啼。因此读它的时日只能是一搁再搁,一拖再拖。

我再次拿起它时是在今年的五一,原本打算用四天时间读完的,但我只坚持了两天,原因就在于书前半部分的情节太过冗余,细枝末节太多,唯一值得看的看点就是王熙凤的出场。我似曾记得有一位大家说过一句话,他说所有的名著都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研究的。起初我不是太懂,此时我不再怀疑。

在读它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会被称之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而我读它的时候为什么又是如此得费力?论广度它不及西游,论义气它不及水浒,论谋略它更不及三国。《西游记》的广度在于它几乎承包了好几代人的童年假期,从80后到00后。《水浒传》的义气在于它一百零八位主人公的兄弟情深,以及同生共死的信念。《三国演义》的谋略在于它有众多的经典故事,现在所学的众多成语典故皆出于此。反观《红楼梦》,让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这个歇后语,除此之外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三位性格迥异的主人公。相比其他三部名著,红楼梦似乎显得更加含蓄,不及其他三部的可观性、可读性,以及传播性。但论研究价值,《红楼梦》至今还算是一个未解之谜,例如,续写它的作者到底是谁?清政府为什么说它是反书?若是反书它又反在哪里?相比其他三部它有太多的秘密需要被破解,需要被挖掘,故此还专门为它成立一门学说——红学。这也许就是它能够经久不衰的其中一个缘故吧。

如果说曹雪芹赋予了《红楼梦》生命,那后来者则是给了它灵魂。读完全书,你会有种不经意间的错愕,你会觉得后半部分要比前半部分好读的多,而且故事情节上也有了跌宕起伏的变化。如果说出自一人之手,有什么样的情节变化都是无可厚非的,情理之中。但如果是出自另外一人之手那就另当别论了。读完全书你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一个喜好静,能不出事最好。一个喜好动,能有点事由最好。

在我读前半部分时,我对贾宝玉充满了鄙夷之情。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哥不学无术,每天都在想着如何和姐妹们丫鬟们取乐玩闹,为了不凸显他的偏心,无论哪个妹妹或是姐姐不开心了他都会亲自过问,甚至还要落泪安抚。看到这的时候,我直觉的世人对他的评价太好了,对他太过仁慈了。

在他未成婚之前沾花惹草可以理解,我本以为他成婚之后会有所收敛。可谁知,一听说又有一个漂亮丫头归他使唤他的心底瞬间充满了喜悦之情,随之他又略有伤感,原因是他又想起了一个已逝的屋内人。最可气的是他始终不忘他的林妹妹,而且还是众人皆知。

他的心里到底能装多少个女子我不得而知,但从他为林黛玉的死做出的种种表现来看,他又是一个钟情重情的人。为她癫狂,为她痴迷,为她得相思之症。如果从爱情的角度讲,这绝对是天地可鉴的真爱,为一人相思成疾,在现如今这世道是绝对不可能有的。如果从做人的角度讲,他绝对是一个靠不住而且是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原因就在于他太过拿捏,太过多情,太过优柔寡断,太过缺乏阳刚之气,太过软弱无能。

在读前半部分时除了对贾宝玉有极度的不满之外,我还对林黛玉充满了厌恶。这完全有背于我在没看书之前对林黛玉的形象。那时只觉得她可怜兮兮的,年少丧母,家道中落,寄人篱下,怎一个悲字了得。按理说,寄人篱下是一种特别痛苦的事,但她却不一样,园内的人都把她当至亲之人看待,尤其是贾母。可她却始终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高傲情怀,最后就连贾母都说她是一个有“心机”的姑娘。她最拿手的好戏就是眼眶里时常含着泪水,也许是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也许是对人世间的不满,再也许是她天生就是一个以泪为魂的人。

从她的入场到她的出场,我对她的认知始终没有发生太多根本上的变化。我可怜她的处境,可怜她的出生,可怜她的爱恨交错,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恨她的太过自我,恨她的孤高自赏,更狠她的不近人情。说她不近人情完全是因为她临死时对贾宝玉的误解与埋怨。那一时我特别同情贾宝玉,毕竟他也是受害者,他对于正在发生的一切茫然无知,直以为他娶的人正是他的林妹妹。

我对贾宝玉的重新认知是我读完整部书之后。如果说他之前优柔寡断,那他后来则是当机立断,如果说他之前多情多义,那他后来可以说成是薄情寡义。人属凡类,有些东西说要放下可真不就是一下子就能彻底放下的,但他做到了,而且还做到了极致。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弘一法师,当年他选择遁入空门的时候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告别妻子与孩子,同时也告别了所有的功名利禄,毅然决然的剃度出家。前一时的不舍,后一时的豁达。这或许就是一种人生的顿悟吧。看不开的是命运,看的开的才是人生。

说完林黛玉和贾宝玉之后,就不得不提另一个灵魂人物——王熙凤。说她是全书的灵魂人物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她治家管家的能力。其次是她能说会道的本领,这也是贾母深爱的原因。最后就是她悲惨的命运,随着她的离世,整个家族的命运也开始了回炉重造。

在我没有看过这部书之前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喜欢她的性格,有人讨厌她的为人,有人说她心狠手辣,也有人说她果断干练,而我却更喜欢她的随机应变。

从府邸被抄,家人遭到流放,到贾母的仙去,王熙凤的哀怨离世,这一切似乎都在为最后的结局做铺垫——贾宝玉出家。如果不是这一连串的人事变故的发生,我想他不会那么快的收敛自己的秉性,他依旧会多情多义。虽说在上半部分已经讲到了玉佩的突然消失,为日后他的命运做好了铺垫,但这毫不影响他继续纵爱的心。倘若没有和尚上门送玉索财,他还是很难舍弃应属于他的富贵人生的,毕竟最初他化作人形就是因为贪慕人世间的风华与雪月。

故事的结局并非我们常见的或悲或喜结束,而是以一种将来时的形式呈现出来,虽然现在“破败不堪”,但来日定会繁荣昌盛,前提就是要多行善多用善。这样的结局似乎也是在告诉世人,什么样的因会结什么样的果,因果报应向来都不是一句空谈,而是事实存在的,倘若不信,你可以翻看这部书一睹方知。

你的红楼,我的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