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言灵”(崔律精时力之阅读理解课day5)
【阅读理解课·第1.5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1月23日“崔律精时力之阅读理解课”系列第1.5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对昨天实践日志5(找偏差),自查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原因,讨论分享。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1阅读技巧6,注意逻辑因果关系。从因到果不等于于从果到因。生活中,不太主动去区分因果关系,经常会说一些颠三倒四的成语,比如到底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傻傻分不清楚。稀里糊涂就过去了,今天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事倍功半,指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而事半功倍则指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所以注意逻辑因果关系,主动区分,从生活的点滴开始。
1.2阅读讲解技巧7,牢记关键词。牢记关键词,盯准关键词,聚沙成塔。
1.3阅读讲解技巧8,分层次。分层次的过程,让那些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看待问题的视角更多维。
1.4阅读讲解技巧9,画图(框架)。这个我特别喜欢,并一直在用,不过一般只用在整本书上面,很少对片段进行画图(框架)。这个方法用在对《心理营养》的五大营养上,会不会有不同收获呢。
1.5阅读一本书的程序如下:通读全文,找框架→重点段落可以大声朗读→完整地讲给他人。还有进阶技能,保持中立与客观的态度,可以让你遇见书中的作者;抓关键词,可以让阅读事半功倍,关键词还可以通过精简、举例子、对比概念、说文解字,让有感讲解离我们更近一些;阅读的过程注意逻辑因果关系,牢记关键词、分层次、画框架,透过现象看本质。
2.今日实践中的亮点(可选):
听课了两遍课程,有的地方听了三遍,发现了自己阅读时会无意识带有自己的观点去读,不主动去做区分,告诉自己要保持中立与客观的态度时,结果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情绪或评价。以前好奇美美哒怎么看这么多实践日志,每个人的日志都有不同的状态,如何发现亮点,我想保持中立与客观的态度肯定必不可少,为美美哒点赞。
今天听到美美哒讲到喜欢这两个很有能量哦,想到积极思维,多想好的,多说好的,多写好的,早上跟婆婆说:“妈,你熬的苞米面粥我喜欢。”晚饭前,女儿说,妈妈给你吃点橘子,我不要妈妈饿着肚子做饭,我对女儿说,你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喜欢。并把它写在纸条上,放在我的能量宝盒里。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暂无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四化分享篇,发现从意识到行动再到优化的转变。100天训练营讲四化的时候,我系统地梳理了重复性的工作,并且做了一些流程化+优化、模板化+优化、清单化+优化,后续也有断断续续复盘,这个过程不仅仅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带来时间意识的感知,今天在对时间意识的感知下,对文档做了一个不期而遇的优化,不仅缩短了文档的编辑时间,还减少了打印后整理的时间,感觉超级开心,并分享给朋友,还收获了一个自动日期的设置的功能,这个感觉太赞了,我喜欢。
5.自查与讨论的结果:
5.1【描述问题1】回顾自己昨天找茬的整个过程,一开始找到某君的偏差点去读原文及某君的重述,整体读下来,感觉有不对劲,可不知道哪里不对劲,于是,先从某君的重述开始看,对应找原文,最后勉强的写了两点。
5.2【背后原因】第一缺乏逻辑思维的意识,比如关注逻辑因果关系,逻辑因果关系不仅仅应用在说话做事的过程中,也会应用到阅读一本书或一个片段中;第二个新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及时已经学习了这么多阅读技巧,但平时阅读的时候还会无意识的盲读,需要加强刻意练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