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全评报

读史记《孟尝君列传》有感 | 孟尝君岂君子乎?

2018-06-25  本文已影响36人  安安吉祥
读史记《孟尝君列传》有感 | 孟尝君岂君子乎?

何为君子?古人有云:仁、贤、圣者君子也。

孟尝君岂君子乎?君子也。

孟尝君倾一家之能而养士,虽无所择,然鸡鸣狗盗之辈入孟尝君门下,未有鸡鸣狗盗之事。三千宾客集于一室而无恶行。盖孟尝君约束之功也。以士视之,则孟尝君天下第一君子也。

至于王荆公言“鸡鸣狗盗之士盈门,故士不至。”荆公之谓士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士也。其修身者,在德也。而孟尝君用鸡鸣狗盗之辈,势也。时势如此,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发者,才也。鸡鸣狗盗,才也。才用其当,孟尝君乃得脱虎狼之秦。自古才德难相全,王荆公之用人,亦不得不困于此也。何以德责才也?

子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孟尝君不以一管窥全豹,乃其君子之怀也。君子之怀,虚怀若谷,容天下人天下事天下物。孟尝君三千门客,纵横七国,君子之用也。果然,孟尝君君子也!

然则孟尝君非君子也。君子者,无私于己,无喜于己。急人之难,救天下之不平。而孟尝君以其君子虚怀,容天下之士,无丝毫利于天下万民,甚或屠一城而泄其小愤,岂君子之为哉?

孟尝君之君子,为己则君子,于人则小人。孟尝君岂君子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岂谓孟尝君耶?得天下之士,而失挟天下士利天下之行!不然,天下士皆归之,孟尝君挟其威,西据强秦,东壮疲齐,外联五国,内抚万民,振臂一呼风起云涌而天下随,登高一望草木折腰而万民归,如此,齐岂有覆灭之虞哉!

而孟尝君其行其道,皆背其少时壮志,所谓“公家之事日损”,竟是当日不知天高地厚胡言也。

则齐王视孟尝君,莫如虎狼也。君子养士,惠其国;圣人养贤,泽万民。而孟尝君心怀诈谖,独谋私利,上以侮其君,中以私其党,下以蠹其民,岂君子之道?

惜哉!以天下士归之势,而独行其意,终至族灭无嗣,吾独为孟尝君一叹也!

故君子者,行也!行其君子之道,君子也;行非君子之道,非君子也。天高东南,地陷西北,天地尚无完体,况君子乎。圣人亦有妒心,弑杀贤臣以暴尸。学其君子之行,莫学其非君子之事,吾辨之意也。

指导老师:爱佛僧  公众号:遗忘的北极
读史记《孟尝君列传》有感 | 孟尝君岂君子乎?

读书笔记:读史记之《孟尝君列传》五天,反复推敲并得老师爱佛僧细解,让我们明白「史记」不是做散文。而是看怎么选材料和角度表现人物,因为史料很多,选什么,表现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没那么多笔法不笔法的问题。所以,我们只要搞清楚,司马迁说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去写,能达到啥目的。最重要的是,司马迁的这个列传,通过他的凝聚之笔,说出了什么?

司马迁选史料,肯定是有目的。读《孟尝君列传》全篇就写了一个字“利” 。

比如第一句:“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我们知道,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但我们看到的齐国,总是出现姓田的,田忌、田婴、孟尝君田文。你说这是不是笔下有鬼,里面多少政治风雨,阴谋斗争,权力争夺?所以他选史料,很有眼光,聚笔,写粗线条人物发展。

后面,你看田文死了。你以为结束了?司马迁却来了个旁笔。写好客。所以本文就两笔。聚笔,聚笔司马迁常用。其他文也多这样写。旁笔。旁笔为补!

比如你以后写隔壁二大爷,就先把这家人以他为主的故事发展写出来。然后补一笔,比如二大爷好色爱财等,可以着重补一笔。

但为什么要补笔,要好好想想了。是为了补充人物形象性格的写法,补笔可以让人物更丰满,也更客观。因为毕竟是史书,所以,个人观点不能太明显,否则影响事实。但司马迁的选材下笔,很有眼光,很能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读,你就是读懂《史记》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