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社会心理学》修正我的十大偏见
最近,我读完了《社会心理学》,共16章605页A4纸大小的纸张,现在我来总结一下《社会心理学》修正我的十大偏见。
1.原有的偏见:遇到情绪波动时,总是不假思索地发飙,特别会针对人,发泄完才后悔当时怎么那么冲动。
修正后的看法:不要立即对情绪波动做出反应,它的持续时间很短。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以前常常犯基本归因错误的认知偏见,总是低估了情境的力量,而高估人的特质的影响,修正这个偏见之后,我就能比较客观地对待一些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当我老公听说我要带女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厦门动物王国一日游时,鼓动我带儿子一起去,我是非常不爽的,而我能清楚地看到他所处的情境与我的情境有着天壤之别,他独自一人,只要上班照顾自己就行,我除了上班,还要带孩子做家务,还要做作业,我忙成狗,他闲成爷,所以不爽就那一下下,然后继续忙我的事情,并且指出他说的话让我非常不爽,让他以后注意。我相信只要多被我怼几次,他以后说话就会注意分寸,而不像以前会跟他冷战,把他骂一顿或者把他微信删掉,情绪波动后不会再干这种蠢事了。
2.原有的偏见:人多力量大。
修正后的看法:人多未必力量大。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学习到“社会懈怠”这个概念,在群体条件下,人们会受到搭便车的诱惑,这在职场中是很常见的,当薪酬都无差别时,这种现象最常见,每个人都不会那么努力的工作,所以人多未必力量大,警惕消失在人群中的人,他们的评价顾忌减小,社会懈怠就会发生。
3.原有的偏见:身处人群中最安全。
修正后的看法:身处人群中才是最危险的。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身处人群中,人们会发生社会责任分散现象,每个人都倾向于认为别人会提供帮助,从而弱化自己的社会责任,身处人群并不是最安全的,反而使最危险的。
4.原有的偏见:我们对人对事都是一视同仁。
修正后的看法:我们总是偏袒内群体,排斥外群体。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我们身处每一个群体中,每个群体形成一个内群体,总是对外群体有一种天然的不理解和格外的关注,比如我们不会理解同性恋,当一个外国人突然出现在身边时,我们也会格外关注,我们总是偏袒内群体,认为自己所处的群体什么都好,而排斥外群体,因为外群体的一些行为并不被内群体接受。
5.原有的偏见:社会交往并不适合我,我的性格不适合社会交往。
修正后的看法:社会交往是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最近观察了一些人缘较好的同事,她们懂得装淑女、装可爱,懂得示弱,懂得聊天,懂得聊情绪,而这些在成长会几乎很少看到,我在持续行动中也更多地感受到闷头做事带来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而人际关系经营得很少,心情不好要找人聊天都不知道要找谁,读了《社会心理学》第14章,我明白亲密关系是提升幸福感的基础,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会利用互惠原理维护一些人际关系,同时通过一些细节提升自己的形象感。
6.原有的偏见:要做出改变很难,比如我想写作就觉得要有灵感才写得出来,我想读书就要等到我有很闲的时间才能读。
修正后的看法:行为改变态度,当我们想要做出改变时,最好马上行动起来,不要等待顿悟或灵感。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2018年我加入成长会,只加了晨读小组,跟读了几个月之后,加载了育儿小组,到2019年,我不止加入了晨读小组,还加入了千字写作小组,加大输出量,在这之前我总觉得我从来都不可能写作,当我立即行动起来时,我根本没时间纠结我今天要写什么,我这周能不能完成任务,脑子里没有空间腾给这些情绪了,想要改变就马上行动,行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可以在一天的时间内写出5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对自己的思绪进行了一个梳理之后,我感受到有些知识点理解得更加深刻,强化了这种感受之后,我就更加愿意熬夜或早起去做这件事。
7.原有的偏见:夸大问题的重要性,把问题变得更严重。
修正后的看法:尝试用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那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我和婆婆的价值观截然不同,他认为女人带孩子天经地义,男人带孩子不可思议,妻子应该为丈夫盛好饭菜,即使丈夫从来不养家,认为大的孩子必须无条件让着小的孩子,以前一度对她的一些价值观很有意见,经常与老公提起,你妈怎么这样,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现在我知道婆婆的价值观属于一种信念固着的现象,她对她所持有的信念坚信不疑,所以我根本就无法改变她,所以我就试着宽容和理解她,用情境因素来解释她的信念固着,生活环境造就了她的价值观,当我用另外一个视角看待她时,她帮我带孩子,我就非常感激了,其他要求反而就不重要了,这样我就促使自己多承担一些家务,减轻她的负担,尝试多关心她,天知道我从来很少关心别人,反正这样做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以前和谐了。
8.原有的偏见:主观地判断人或事件,总是强调自我感受。
修正后的看法: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认知偏见,有利于我们对人或事件作出更加客观地判断。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我婆婆总是将孩子的优点归功于她的努力,而将孩子的缺点归因于我的问题,我知道她犯了自我服务偏差的认知偏差,自然就不会较真了;工作中同事强调工作的困难程度,而我知道他只是犯了影响偏差的认知偏差,工作困难让他产生了情绪波动,并且他高估了这种情绪对他产生的持久影响。
9.原有的偏见:儿童的文化主要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修正后的看法:儿童受到的文化影响大部分来自同伴。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间接,孩子们常常会受到比他们稍微大一点的同伴的影响,从他们身上进行学习,比如我女儿受到大她半年的姐姐的影响,就比较喜欢在日常中表演一些小舞台之类的,也是来自于对她姐姐的模仿,在平时我没教过她这些。
10.原有的偏见: 亲眼所见为事实。
修正后的看法:亲眼所见不一定为真。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误导信息效应告诉我们,我们会将误导性的信息整合到我们的记忆中,即使是我们亲眼所见,经过其它误导性信息的整合,我们的记忆呈现出来的不一定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