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生活,在笔尖下永恒
《我在北京送快递》是底层打工人胡安焉,近二十年的人生自传,全书用朴实的文字,讲述着普通人的经历,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平凡人”的生活,也让无数社畜人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也不能例外,虽然他的19份工作,都是我未曾尝试的工种,但他喜欢记笔记,“把自己平常的一些碎片式的想法和感悟记下来”这一习惯,也正是我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只不过我们的成果,不可同日而语罢了。
写作,是一种基本权利,理应属于所有人。我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这句话的,但却一直牢记在心。生活是琐碎的,时间是流动的,那些流淌在时光中的碎片,在文字这个载体上变得永恒。前段时间整理书柜,我从底层翻出了高中时期的七本日本记,时隔二十几年,那些饱含我青春记忆的文字,那些重新变得鲜活的人和事,让我有重活一世的错觉。原来,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具有欺骗性,但文字不会,文字是我们最忠诚的伙伴。日记本中的记录,如今看来过于幼稚、矫情,甚至有些是偏执的,但无论何种思绪,那些也都是我呀,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之我。
生活,从来都是一地鸡毛,但写作让我从容不迫。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有几年一直徘徊在崩溃的边缘。那时我重拾写作,哄睡孩子后的深夜,终于挤出一点自我的时间,记录下当天的细碎,发泄心中的愤懑,时而慷慨陈词,时而反躬自问。那种万籁俱寂中书写人生的感觉,成为我当时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如今回首,从那些文字中我又看到了初人为母的慌乱与无措,婚姻生活的甜蜜与争执,也忆起儿子成长中的无数趣事。这些也都是我呀,是努力生活的中年之我。
胡安焉说他的打工与写作很难共存,因为他的工作都几乎占用他全部时间,透支他的情绪,让他无法去观察与思考。所以他想写作时就辞去工作,间歇式的打工和写作交替。相比较而言,我就幸运多了,虽然年过40时才正式开始写作,但写作本就是可以伴随一生的事情,只要我一直写下去,到80岁我就写了40年呢。哪怕没有建树,我也能让自己的后半生,通过文字变得清晰且永恒,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平凡,是普通人生活的底色。写作,则能让我们在这苍白底色中,描绘出理想的画卷。正如封底上的那则读者好评:“当小人物拿起笔,整个世界都敞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