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边疆消亡史

2021-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Nyakov

从多瑙河流域到黑海以北的东欧大草原,这里是欧洲农业文明的边疆。长期以来,游牧文明在此横行无忌,他们凭借马匹带来的机动性组织长途奔袭,对分散的农业定居者享有绝对的军事优势。游牧民族的频繁袭扰使得当地农业人口的生活颠沛流离,并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构。但到了16-17世纪,火枪、常备军等近代军事机器的出现,扭转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力量对比,游牧民族就此退潮。威廉·麦克尼尔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擅长宏观的世界史研究,是世界史研究的开创者,他的《竞逐富强》《追求真理》等作品此前就已有翻译引进。威廉•麦克尼尔毕生追求和倡导反映大规模历史进程的世界历史,把文明之间的相互接触看作是世界历史前进的动力,他的《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一书,讲述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东欧大草原的拉锯,以及“草原边疆”转变为近代国家的历史过程。

曾经辉煌的波兰翼骑兵

      在本书开始的年份——1500年,东欧大草原的角逐者已纷纷登场,他们包括波兰-立陶宛联邦、匈牙利、哈布斯堡(奥地利)、莫斯科公国、奥斯曼帝国,此外还有夹缝中的瓦拉几亚、摩尔多瓦等小国,以及哥萨克、克里米亚鞑靼等游牧集团。从历史的大趋势看,此时农耕文明军备的进步已经预示了他们的最终胜利,但这仍然需要较长的过程。农业组织和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人们能不断将草原开辟为耕地,从而形成新的定居地,为政权提供更多人口和税收。当意识到这点以后,各政权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征服和控制,以增强自身实力。

奥斯曼帝国军队

      奥斯曼帝国依靠中央集权式的军事政策模式,1453年,他们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并继续自己的扩张势头。同一时期的匈牙利贵族势力较为强大,他们竭力维护自己的独立,抗拒王权,1490年,当国王马加什一世去世后,其建立的庞大常备军随即被解散,曾经强大的王权骤然消失,摩尔多瓦、瓦拉几亚、西里西亚等周边属地纷纷脱离控制。到1521年,苏丹的大军侵入匈牙利,在数年时间里就令匈牙利王国解体,并将大片土地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管辖。但过远的距离和补给压力使得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达到了征服的极限,其扩张能力最终衰竭。

      扩张停止导致战利品不足,当无法依靠掠夺边疆来维持军事机构的生存,奥斯曼帝国陷入了内部消耗,这表现为频繁的兵变。要打破这一僵局要求进行军事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但既得利益者反对如此,他们无视欧洲军事技术的发展,要求继续保守先例,过去的成功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包袱。奥地利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痛苦,但这也促成了哈布斯堡家族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小型常备军,从而强化了王权对贵族的控制以及在对外战争中的优势。同一时期的波兰,随着贵族共和制的发展,大地主们得以有效控制中央政权,但当面对外部威胁时,这一制度被证明是低效的,这使得在面对各个方向出现的威胁时,波兰应对乏术。而在经历了“大混乱”时期后,莫斯科公国在沙皇统治下逐渐崛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到1650年后,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和俄国都巩固了官僚主义君主制,这使得他们能向边疆有效投送力量。到1740年左右,东欧大部分地区被纳入了这三大强权的统治。而未能及时对形势作出回应,则使得历史上曾经发达的匈牙利和波兰转向落后。

彼得大帝

      到18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因内外矛盾急剧衰落。而凭借彼得大帝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经营,后来居上的俄国在扩张规模、范围和速度方面都无与伦比,俄国人在俄土战争中占据优势,取得了辉煌胜利,吞并了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大片领土,大片草原被驯化为了农地。奥地利也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回了匈牙利等大片土地,开始向边疆移民。最终,俄罗斯和奥地利组织的成功移民活动,几乎消灭了2500多年来作为东欧草原特征的游牧生活方式,草原边疆不复存在。

      在300年时间里,东欧草原周边的强权纷纷投入对这块“无主之地”的争夺,而最终的成功,取决于各自在自身既有社会政治结构基础上,加强中央集权、维护高效军事机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曾经先进的地区因为因循守旧而落后,曾经落后的俄国却因激进改革和吸收西方官僚制度和职业军队组织而崛起,一跃为东欧强权。但历史并未就此结束,对这片新领土的消化仍然在继续,俄国经由东欧开始介入欧洲事务,这也影响了之后乃至今天的欧洲政治格局,不过这又是另一个故事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