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散文散文

电影《杰出公民》回不去的故乡

2018-12-23  本文已影响3人  天外点星0

故乡,正如贯穿《杰出公民》全文里的主人翁丹尼尔的原话:我笔下的人物永远不能离开,而我永远都无法回去。

试想,年少背负着伤痛离去。这伤痛有多重?父母离世未归,40年内再无踏进故乡半步。

试想,他对故乡的爱又有多沉重?获文学诺贝尔奖的他集荣耀于一身,却让助理推去所有的应酬与邀请,唯有那个故乡的邀请授予他杰出公民的勋章,并且只身前往。

有关故乡,每个人的心底都流动着一条河,它清晰明亮又涓涓不息。

我想丹尼尔也是的,毕竟他写的都是有关故乡的故事,故乡的人物,他也正是因为写故乡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成就。载誉而归,40年后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首先他是想亲近的。

想亲近一个人或物时,我们总会降低自己的身份,模糊自己的原则,忍受之所恶。

比如,他不在乎接他的司机是一个只会笑着说NO的人。对于司机把他获奖的书撕来擦屁股也只是捂捂眼睛不去直视。

尤其是丹尼尔的助理发给市长的注意事项:床要乳胶床垫、饮食必须有鱼和当季蔬菜不要油炸和罐头食品、避免参加有宗教性质的会议和活动、社交活动更倾向握手而非拥抱和亲吻、签名售书不喜欢拍照、问问题不涉及隐私生活。可后面几乎都发生了,和市长见面,市长直接忽视丹尼尔伸出的手而给一个紧紧的拥抱,演讲结束和大家一起拍照等等。

其次是接受。

接受什么?接受他所深爱的故乡的变化以及故乡人的愚昧和落后。

比如:易主的房屋、干涸的河、以及出嫁的恋人。

比如:说是被采访其实就是拉去做饮料广告的。说是为画作比赛做评委实则作品基本上已内定。然后被道德绑架要为残疾的孩子买轮椅等等。

当然还要接受他自身的耻辱行为。父母亡而未归,让家乡人不能认同。嘴上说着可以做送上门的粉丝的父亲,身子却与她上了床而这粉丝竟是自己曾经的恋人、自小的玩伴的女儿。这也导致了他最后被儿时的玩伴把他当成野猪一样射击的狼狈耻辱的下场。

最后就只剩下疼痛了。

疼痛是最直接的告白,丹尼尔背负着耻辱和疼痛,写出了《杰出公民》这一神说,继诺贝尔文学奖后再创佳绩。

电影所呈现的内容远不于之,我不过是截取了我看到的一面。

有人说这是一部反思乡情节的电影。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反思乡情节,我只知道现实中的家乡远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了。

前年,儿时的伙伴在QQ上发了一条家乡村里的视频让我颇为震撼,当时我是揪着心再找门前的路,路边的小河,和宅子上的房子,可是我通通找不到了。视频里是周围的环境和家门口的一位老人,以及离老人不远独自玩着土的孩童。我问他这是我们的村子吗?他说是,而且就是他家门口。可是我家的房子和他家的房子只隔了三家,为什么周围的环境我一点都不熟悉了呢!

妈妈说,门前的河被填得和路平了,路也被垫的和宅子一样高了。房子被翻新了,乡邻的面貌也都变了,变老的老,来新的新。那位曾一直穿着黑色布衣裹着裤腿,中年丧偶独自抚养子女,并多次端来水饺并送来菜叶的邻居奶奶也被逼得上吊了。

丹尼尔因为种种再也回不去自己的家乡了,我没有因为种种,也感觉回不去了。记忆中的家乡只适合存在记忆里或者笔尖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