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跳楼:当谬论成为主角,所有的真理都沉默了。
什么是正能量?
很重要吗?
很重要!
有多重要?
可以牺牲一条生命!
这是我看到这个事件以后的第一感受。
1、
这几天最让人心痛的消息莫过于:仅10岁的五年级小姑娘缪可馨,从教学楼坠下身亡。
花一样的年纪,还没好好享受这个世界的缤纷,就陨落了。
而原因,却是因为一篇“正能量”的作文。
缪可馨的老师布置了作业,写一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缪可馨写道:
“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然而这句话被老师圈起来,画了个大大的×,并批改到:不够正能量。
可这段话有什么问题吗?难道白骨精那段不是妖怪意图借着淳朴善良的形象吃掉唐长老?
文字描述不够正能量?
她在形容白骨精化身的村姑时用的是“美若天仙”,描述村姑出场场景用的是:“左手提着青砂罐、右手提着绿瓷瓶。”
这种优美的文字描述,却被一句“不够正能量”抹杀了。
我不知道老师所谓的正能量到底是什么。
但从卷面来看,满目的红色删减、划线、还有充满否定意义的大大的X号,我的心里仿佛也被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叉。
我们也曾做过学生,也体会过那种很认真的做完一件事,期待被认可却又不被认可的感觉。
很窒息。
但老师说改,那就只能改。
最后,这篇作文,被改成了“真诚,善良,堂堂正正做人。”
很标准、很正能量的答案。
2、
还有前几天同样是小学生却差点成为一代百万富翁的钟美美。
他因为模仿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太过于神似,不仅视频被整改下架,还被请去“约谈”。
理由是:视频不够正能量,要多发正能量。
抹杀个性化,输出标准化的流水线式教育,已然成了当今的教育特色。
一边高喊想要孩子成为天才,一边又亲手关上孩子探索的大门,然后把孩子引入大人眼里的“正途”。
这让我突然想到一部剧—郑渊洁的《驯兔记》,剧里说的也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主角皮皮鲁上小学了,小学的生活很新奇,但却不像他想象中那么自由。
他用“座位上像有钉子在扎屁股”来形容他在学校的煎熬感。
因为学校给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要学会懂规矩”。
老师说话的时候要保持安静,课堂上发言要举手,老师允许了才可以站起来回答问题。”
课堂上,老师提了个问题:“如果皮球掉进一个深坑里,应该怎么把它弄出来?”
有同学举手说:“用网子捞”,老师让她再好好想想。
好学生李小曼站起来说:“倒水让皮球浮起来”。
这时,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李小曼的回答是“标准答案”。
连传授知识的老师思维都这么固化,又怎么能怪学堂里的孩子不懂变通呢?
回到刚才的问题,皮皮鲁问老师:“坑有多深?”
“很深。”
“那就让爸爸再买一个球吧。”
小朋友哄堂大笑。
但老师却生气了,她觉得皮皮鲁在挑战她的权威:“你故意捣乱是吧!”
皮皮鲁很委屈:“如果是个很深的坑,我们这么大的小孩去捡球会不会不安全?要是发生意外怎么办?”
老师气急败坏:“你的意思是我错了?老师会不正确吗?”
刚被表扬过的李小曼也站起来附和:“同学们!老师的知识那么丰富,怎么会不正确呢!我们应该做个好孩子,听老师的话,不跟老师顶嘴!她多辛苦啊!”
果然,老师听了怒气消失了。
但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李小曼头上长出了兔耳朵。
而其他孩子渐渐发现,只有长出兔耳朵,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欢,于是他们纷纷努力让自己也长出了兔耳朵,完成了老师的“期望”。
看,在某些规则中,标准答案比想象力重要,听话比努力重要,正能量比创造力更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