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互联网产品思考产品经理

产品言思:01-可话:说你想说的话

2021-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产品言思

这是我们的第一篇文章。

社交模式的“新尝试”

提到“社交软件”,“Feed流”通常是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日常的微信朋友圈,每天看到“联系人”分享的包装好的精致动态;

抑或在上下班时间的抖音或快手里,看到别人分享的各种“人生百态”;

职场社交中脉脉或者领英里,各个行业的人分享各自职场的所见所闻;

甚至是在最大的同性交友开发社区中,都有关注/订阅,看到又有哪位大佬开发了最新的框架,之后star或者题issue进行交流……

这样的形式,就好似在进入一个社交产品前,推荐关注用户的行为一致。根据社交软件的定位上看,从某种目标导向来说,这些功能都是为了增加用户使用时间,让用户发现有价值的用户,进行社交。同时也可以驱动数据的上升,推动企业在同类型产品中的发展。

使用UGC留住用户,几乎是业界很普遍的做法——软件像是对你说,“没看够?这里还有”。

但是创业产品可话,似乎却不这么认为。

它在宣传的时候这样描述自己:

有共鸣
可话关心你想说的话。
你的每一次记录,都会得到几条充满可能性的共鸣。
……
做自己
刻画让你专注于做自己。
在这里,只有和你相互理解的人才能看见你说的话。你和ta的互动也仅你们可见。
    ——摘录自 可话 AppStore 介绍

于是,它弱化了这类“广场”的存在,让用户更加专注于自己想说的话里。

化繁为简,可能是一种社交模式的“新尝试”。

用户引导:新用户的认知

打开软件后,便开始提示发布一条新的动态,紧接着,提示你可以输入你想说的话。

不过在后续的版本更新中,笔者猜测会增加一些软件引导,当然增加了引导就会增加用户使用成本,这一点确实是需要斟酌的。

同时也是体验软件思考的一个注意要点:在作为新用户时,必要的引导就需要直接截图。

同时也是我们思考产品用户体验时的一个注意点:在一开始作为新用户初次体验软件时就需要将必要的用户指引截图留存,以供后续研究。

优势

1. 降低社交压力

这个app最大的优势,是降低社交压力。

用户第一次打开app直接被引导输出,而不是先被要求查看一个首页来了解这个app。没有首页给予用户那样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用户才不必考虑自己的言语是否符合app的调性,才能大方地表达自己。

用户所有的评论仅内容发布者可见,这使用户不会受到其他评论影响,确保发言内容是自己的真实所想。点赞数据也不会被公开,你无需为自己的动态是否得到反馈而感受到压力。

当用户在首次点亮其他用户的发言后,才能看到该用户的昵称及过往动态,这可以保证能看到动态的人都是与动态发布者存在一定共同点的,经过这样一层过滤,用户收到的反馈往往会有价值的,

社交关系的建立是双向的,若用户在点亮其他用户后未收到反馈,则在退出共鸣页面后,不可以再看到所点亮动态的作者信息。这样,只要被回复者不进行回复,就可以避免被后续跟踪,不会像其他平台那样存在各种“黑粉”、网络暴力等现象。

可话仅支持使用文字和图片发布动态,和进行沟通,不支持语音、视频等新形式,这也为那些不爱发语音、不爱视频的社恐们提供了安全感。

2. 以内容为中心

该APP采用以内容为导向的产品逻辑,用户只有去发布内容,才能获得反馈,收获共鸣。匹配共鸣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期待感的事情,这样的期待感又可以促使用户不断创作,不断收获新的匹配。

相比传统的评论区,可话的评论直接以实时聊天框的形式展开,用户无需添加好友,就可以直接在动态下方聊起来。这可以避免查户口式的尬聊,让聊天以内容为导向,减少了无话可聊的尴尬。

可话没有像传统的app那样,将好友发布的内容按照时间线依次排列,而是将同一个用户的动态汇总到一起,用户可点进对方的头像进行查看。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无效信息的影响,使用户专注于查看那些发布的内容更有价值,或是与自己更契合的好友动态。

目前的不足

1. 新用户门槛

新用户首次打开APP并不能看到任何用户的UGC内容,在输入手机号获得验证码完成注册后便被引导发布内容,只有发布了内容才能获得匹配。而匹配到共鸣的质量也与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导致部分用户会对匹配的内容不满意,当期望变成失望,就会影响用户留存。

2. 没有feed流的“无所事事”

如果用户等待时间过长,真的就“流失”?

即便是对于老用户,从仅仅有“发布”和“对话“这两种功能来看,这款APP内容也很难有多么充实。与当今各类想方设法占据用户大量时间的软件相比,它可以称得上是清流。你很难去花费太多时间用于刷共鸣或好友动态。如果用户自己对生活没有什么感悟,不去发布什么新动态,那么这款APP所能带给用户的期待值会严重减少,长期下去难免会降低用户打开APP的兴趣,甚至造成用户流失。

可能会有用户为了阅读更多的内容,如果从等待时间较长的角度看,可能会有用户“尝试”缩短这样的等待时间,于是Ta一连发表多条动态,从而获得更多共鸣,或许就可以达到文首提出的“广场”的目标,但或许这并不是可话的初心衷。

不过,既然用户已经贡献了“成本”(如果把时间看做是金钱的话),怎么用,则是用户的事。

就像Android手机,用户拿到手之后在论坛讨论如何刷其他的ROM的时候,论坛官方应该是无法控制的,毕竟用户已经“付了费”。

3. 等待时间

在可话的等待时间中,用户可以将可话应用放在后台,去做他的事情。

从这一点上来说,可话达到了“帮助用户减少手机使用时间”,从这一点上来说,确实是帮助用户专心社交,专心做事的产品。

上文所述,当用户获得了共鸣后,会以推送通知的形式提示用户打开应用,对于习惯关闭通知的用户,此处可以提示一个引导。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慢下来的方式会带来别样的体验,但还有多少用户愿意忍受忍耐这种“慢”呢?

或许,真的只有具有探索精神的用户,或者仅仅是“三分钟热度”的用户甚至是产品蝗虫们会耐心等待;

或者,是上班族们在通勤时间进行“发送牢骚”的“临时场所”。

4. 需完善用户账号体系

当前的可话仅支持手机号获取验证码登陆这一种方式,而手机号很容易更换,换了手机号后无法登录之前的账号、用自己的手机号登录发现已经被手机号前主人注册过的现象常有发生。作为一个功能完备的平台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比如,支持设置密码并使用密码登录、支持绑定第三方账号。

算法

提到算法与AI(推荐),不仅让我们想起了算法与推荐机制,新浪微博的推荐机制(曾经主要为关键词与tag标签的推荐)、亚马逊基于内容与用户的推荐,以及知乎的推荐算法层出不穷。

推荐机制的种类,一般从实践上看有这两种:协同过滤推荐、基于内容分析的推荐。

关于协同过滤,我们可以从各种社交软件的用户选择偏好与评分(主要为豆瓣、IMDB)可见一斑,以及判断两个用户口味是否一致的皮尔逊系数等方法;

基于内容的推荐,例如调查问卷、电子邮件等分析的数据进行推荐,例如进入头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内容的推荐。

对于可话来说,根据我发的几条动态,收到的共鸣基本都是关键词匹配,对于文章的篇幅与收到的共鸣的篇幅上看,也较为近似:

所以笔者认为推荐机制采用的是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机制),也利用上了基于内容分析的推荐机制,而这里“调查问卷”的载体,则是共鸣,以下为笔者猜测的原因: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收集用户偏好(即用户后续点亮共鸣的行为),及发现共鸣间出现的关键词相似度,则为第一步:推荐相似的共鸣;

基于内容的推荐,则是根据用户的历史动态的行为偏好,计算近似用户总体的行为偏好,会随着用户发的更多的内容、用户历史点亮的行为作为“标的物”,进行建立不同的用户模型,有可能是根据向量的距离做推荐(由于这里并没有用户可见的标签,可能是在后台,这里不过多展开)。这种基于内容的推荐,可能是对第一种推荐机制的补充:推荐不是那么相似的共鸣,更加的“AI”。

笔者认为“基于内容的推荐”这一步,可能会在可话的日后迭代中变得更加运用自如。

而对于常见计算相似度的方法,这里不过多展开。

所谓的“AI”,近几年来已经与大数据结合成为了热门话题,希望可话日后的推荐算法中,不仅仅根据相似度进行匹配,还可以增加标签等功能,匹配到更为精准的其他共鸣。

盈利模式

每一个需要用户的商业产品,最终都需要盈利,除非兴趣驱动,否则就没有继续开发下去的动力(开源产品、独立产品与小众产品除外)。

对于社交产品的盈利模式,无非为广告、增值服务(会员、虚拟道具)、金融服务费等。当然对于部分社交产品(例如带有直播功能的社交产品)来看,打赏也有可能是盈利点之一。

1. 广告:给用户不同体验的广告

因为笔者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在尝试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所以广告的展示形式:

.可能是在启动页的广告(这一点已经被广为吐槽)

.可能是在共鸣下方的广告

.“消息”页面顶部赞助商广告

2. 高级功能

在“ slogan”为社交软件same中,高级功能为“无痕浏览”、编辑帖子、频道改名、动态头像、小尾巴等。

从这一点上来看,笔者猜测,可话的高级功能也极有可能是以下几点:

从功能上:

.无需等待即可收到共鸣:节约用户等待时间

.会员用户专属emoji

.增加匹配的共鸣数量

从体验上:

.去广告

.显示会员标示

.提供会员专属高质量个人主页图片

.夜间模式的弱化(可能性较低)

以上则为笔者对于可话的盈利模式的猜测。

当前软件版本:1.4.1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