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坏净基本概念[9]什么是法(二)-3
在“四不坏净”中,这个法就是根本,也是指引我们修行的。所以在《竹园经》中,我们所讲“多闻”的内容,就是对法的抉择。如果对法抉择不清楚,在我个人认为,解脱是永远不可能的。如果连自己内心的烦恼和贪嗔痴都没有解决,若说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那是空谈。这里既然讲到“法”,现在我们再把“法”细分一下。
在我们引用的杂啊含经上,几乎都会讲到:对“色、受、想、行、识”要厌离、离欲、灭尽、舍,要入涅槃、寂静。这里的“色、受、想、行、识”,实际上就是五蕴。在生活当中,正是我们的五蕴身心在起作用。其中,色蕴又区分为五根,所谓五根,是指:眼、耳、鼻、舌、身。
由此可知,色蕴就是:眼、耳、鼻、舌、身。实际上,眼、耳、鼻、舌就是身根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作用、功能独特,所以又从身根里面把它们细分出来。比如,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闻,舌头能尝,这就是人跟外界沟通的窗户。缺少这些窗户,就无法跟外界沟通。而身根包括整个身体,包括五脏六腑(心、肝、脾、胃、肾),也包括了眼、耳、鼻、舌。因为六根粗略地分就是身根和意根。而身根和意根,也就是五蕴里面的色受想行识。
六根与外界的六尘相碰触,因缘作用之后产生六识。比如眼根触到色尘而产生眼识。同样的,有耳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当讲到六根的时候,我们当下就应该清楚的是:六根就是五蕴,五蕴就是六根。只是我们的讲法不同,侧重点不同而已。在佛教里面,六根、六尘、六识称为十八界,这些都是基本概念、基本名词。如果学佛连这些都不懂,那是比较麻烦的。在讲无常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用五蕴的变化来说名五蕴身心确实是无常的。在讲无我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通过六根的作用来说明确实是无我的,本来就是无我的。
比如,你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个出家师好庄严,这就是通过眼睛看到的。你们现在静静地坐着听讲,这就是通过耳根听到的。吃饭的时候,是舌头尝到的,鼻子闻到的,也包括眼睛看到的,所以六根起作用的刹那,它里面产生了许多的感受。但是我们往往把它粗略的认为,这仅是一个“受”而已,实际上受有很多。比如,当我们去盛饭的时候,手里拿着的锅盖一打开,眼睛就看到米饭,鼻子就闻到饭香。身根碰到锅盖的时候,是身根碰到受;眼睛看到的,是通过眼睛所产生的受;鼻子闻到的,是通过鼻子产生的受。由这三种受,会产生三种想,判断这个饭怎么样。但是,我们往往没有细分,即直接认为饭怎么样,把这些过程忽略了。所以受有很多,包括我现在讲话,你们耳朵在听,然后意识在想,产生的受,这里面有一个过程在。
如果对这个过程不清晰、不明白,无论怎么修,修出来的只是定不是慧。自己的性格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在运作的,每一个当下自己都要有很清楚的了解。即使根性很好,如果对这个过程不清楚,仅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修炼、修行,今后出来的禅定就会以为慧。这是绝对的,也是必然的,更是肯定的。
因为五蕴是无常的,六根是无我的。所以无常必须与五蕴相结合,无我必须与六根相结合。如果能懂五蕴、六根、无常、无我,这样的修行就是有智慧的,也是有次第、有步骤的,脚下不是悬空的而是有路的。绝对不会想:我打打坐、闭着眼睛,一下就悟入六祖的境界。六祖开悟之前还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时时勤拂拭”,就想“本来无一物”,这样的行人都到哪里去了呢?这样的行人都以定为慧,都到天界、色界、无色界去了。
所以,法的部分非常关键,它涉及到修行人对法义的抉择。修行的方法很多,每个传法者都有各自的体会,都有各自的经验,每个宗派可能都有各自的传承。所以,一开始对法的正确认知,对法义的抉择很重要。不然今年看看这个很好,明年看看那个又很好,这样的人就是个糊涂蛋,因为这样的人对别人说讲的法辩不清。到时候学到的全部都是理论,贪嗔痴还是贪嗔痴,贪嗔痴之外还是执着、我慢,还有功高。
【文章来源】:《佛法修学基础导读》
【讲述】:东方先生
【缘起】:
佛法是很平实的,仅是告诉你人生宇宙、生命的真相。佛陀所说的法,都是针对生命价值的当下,解决当下的生命冲动,令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真的认清楚自己内在的问题吗?我们所执取的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吗?过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追求的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需求吗?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谁能雷震诸佛音声,谁于生死睡眠之中,而独觉寤唱如是言。诸众生常为烦恼重病所缠,谁能于中作良医。”能闻此解脱的法,皆是有大福报之人。
修行,欲待了时无了时,此刻休去便休去。
【公益免费课程】:《佛法修学基础导读》、《心住非家》系列、《缘起止息》系列、《古仙人道》系列、《荒漠甘泉》系列、《印度佛教史》......
【咨询信息】:为方便大家共修佛法,全国各地均有读书会,供各师兄线上线下相互学习交流,您若有缘,可添加本人微信号:88624948,备注:简书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