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教会新人接待的事工
今天城市教会信徒到处流窜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是教牧同工头疼的事情,如何做好初次赴会者的跟进工作,也就是新朋友第一次来教会之后,我们怎么跟进、帮助他,使他能进入教会的这一个群体,受到最好的照顾,慢慢的委身下来,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一.第一次进入教会
他可能是在一个大型布道会中亲朋好友邀请到教会里面来,或者是在教会的节期聚会里面,他被邀请来了,或者是在周日礼拜的时候,总有人带他过来。
我们怎么样帮助他进入教会?我们需要采取主动,因为如果他来了一次而被冷落,好像是外人,这感觉就影响他以后不愿意再来教会。
1.留名:有些教会有留名的制度,招待员把名字、地址写下来。但因为没有很好的计划,结果所留下的资讯并没有发生功用。我们知道人的心理作用,如果二个礼拜过去,没有人来看问他,他就觉得没有人关心,就流失了。从经验来判断,越快把人联络上,越好。有些时候教会不是没有计划,而是没有足够的配搭与后援,因此计划失败。
2.记录:我们也计划了,也推动了,但很可能去看望之后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全而失去线索。所以跟进工作需要有适当的记录。
二、跟进计划
怎么使新人不失落?最终的目的就是把他放进网状的结构系统,使很多人可以重复交错的照顾他,使他觉得在爱网里面很享受,被欢迎、被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
1.人的关系
越快有人去关怀他,越使他觉温暖。到什么程度呢?到一个“关键次数”,他就真正觉得被接纳了。根据统计,如果在二个月之内,他能找到七个人跟他有个别关系、有认同感的,他就能认同这个教会。因为一个人真正有七、八个人包围住他,就叫他觉得爱网重重,左右碰到的都是这么关心他的人,神的爱经过弟兄姊妹们就流到他身上。
那么这七个人哪里来呢?这需要我们去发展。新人来到教会,有第一个人带他来;如果在布道会的情形下,陪谈员可能变成下一个认识的人。当有人进入教会时,把他的名字留下来,并有人跟他谈话,这是最基本的事。那么这个陪谈员下一步就该去看望他,这一步其实是探望员的工作。如果自己时间凑不上,那么一定要请别人去看望,教会应当有一资源库,这些人是可以机动性地去看访的人,那么就有三个认识的人了。如果他是有家庭、有孩子的,正好找机会让教会里合适的家庭去发展第四、五、六个人的关系,再找第七个人,可能是教会里有服事的弟兄姊妹、小组团契的负责人或主日学的老师等。这样在短短的二、三个礼拜之间,他已经认识了七个人了,下次再到教会,大家都热切跟他打招呼,他对整个教会感觉就不同了。保罗在罗马书14到16章里三次讲到接纳,他是主所接纳的人,也是我们所接纳的人,你不用教导教会是神儿女的家,他已经觉得教会是他的家了。
2.再讲记录的问题
要很小心讲这件事,因为不明白的人认为记录是身家调查,那不如不做。记录有两种:(1)个人自己的记录,跟人认识留下他的姓名、电话、地址;(2)教会正式的记录。个人的记录总是比较详尽,至于该有多少资料交由教会资料库存档?应当是一些最基本的,免得人误会。记录的保存可能教会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就是档案一份也不缺失,但却缺少机动性,没有办法活用。所以可以按姓名、年龄、男女等再分类组织,这样记录就可以用本子、用活页纸做记录,现在很多人利用电脑来管理。储存资料是为了要再继续运用。
三.放到网状里面
如果我们非常尊重地介绍一个人,这个人就会觉得他被尊重。我们认识一个人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带他进入团契或主日学,让他在小组里面能有各方面的资源,能得到最好的照顾,这是“网”的意思。所以有一个技巧:一个新到团契来的人,应该有人起来给他介绍,可以是对他最认识的看望员或联络员,或拿到他资料的任何第三者,给他特别的机会,让他被介绍、被尊重,也使别人更认识他,这也是资料有效的运用。
今天探访员手里有份资料,他是移交给团契或集中在教会管理?有些教会是同一份资料,教会里也有,团契里也有。这些做法都各有利弊。所以资料的运用,人跟记录一起放在网上就刚刚好。人第一次进到教会后,我们必须有计划地让六、七个人认识他,使他觉得自然安适;在几次的探访跟进之后,自然了解他的需要、特性,最后把这份资料拿来使用,把他放在一个关怀系统里面,这个网就真正在他身上发生爱的功用。
来自于《探访和关怀》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