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旅(六)

2018-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字花

                2.游乐山大佛

7月18日,在太古里坐上去乐山的大巴,经历两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乐山大佛景区的北门。

沿着江岸走上200米,到达西门售票口,买完票,登完303级的台阶,就来到了大佛像旁边。

大佛头与山齐,我们所站立的位置,恰好可以看清大佛的头部,离我们最近的是大佛的右侧脸部,青黑色螺髻,一行行,一个个凸起,明晰可数,大大的耳廓,长长的耳垂,圆圆的耳朵,似正倾听着周遭的热闹与喧嚣。墨黑的眉,朱红的吉祥痣,略睁的双眼,紧闭的双唇,微红的面色,慈祥宁静的面容,刻得栩栩如生,真令人叹为观止。

成都之旅(六)

我想这石匠师傅在雕刻之前,一定对着佛像端详、凝视了数月,成竹在胸,才能完成如此精细、高难度的雕刻工程吧。

在佛像头部流连一阵后,我们开始排队,准备沿着一条凿于悬崖峭壁上的陡峭栈道,下到大佛的脚边。

成都之旅(六)

站在陡直的、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上回望,真有李白所曰"猿猱欲度愁攀援"之感。在两边的悬崖峭壁上,还有数百上千尊的小石刻塑像,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已模糊不清,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塑像的精致与细腻,这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雕刻长廊。

成都之旅(六)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艰难的挪移,终于下达到大佛脚下,许多人在这里烧香叩拜,烟雾缭绕。举头而望,大佛双手抚膝,足踏大江,神情庄重肃穆,面江而坐,高大、壮观,令人震撼。俯视脚下,能看到滔滔江水,陡崖峭壁,两脚颤颤,"几欲先走"。

成都之旅(六)

这大佛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于唐代开元元年,大佛开凿发起人是海通和尚,古代的乐山是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非常的凶猛,舟楫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日汛期,江水直捣山崖,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海通和尚不忍浊浪为恶,遂立志凭崖开凿弥勒大佛,欲仰仗大佛的无边法力,减杀水势,永镇江涛。

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当大佛修到肩部时,海通和尚就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后来经剑南西川节度使等捐赠俸金,由三代工匠持续努力,于唐德宗贞元19年完工,前后用时90年。

大佛慈悲,已历千余年,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风雨侵袭,但仍保持"健康",这不得不归功于古代工匠的智慧。他们在大佛的身上装有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诗人曾说:"泉从古佛髺中流。"在大佛的髺,衣衫等处,巧设排水沟,耳、耳背后、胸部、背等处挖有小洞。这些沟、洞组成科学的隔湿、通风、排水系统。这精密的、精巧的排水系统使大佛历经岁月风雨侵蚀,却依然完美。这是怎样的匠人精神啊。

成都之旅(六)

站在江边,看着那滚滚江水,在大佛脚下,似舞女的大裙摆,娇羞的旋转一圈,仿佛特地向大佛问候一声,再赶往下游。

大佛的造成,齐聚了多少人的善心;大佛---千年来严镇江涛,呵护多少生灵;海通大师的善心,石匠们的巧手,成就了这大艺术,大境界,令世世代代的人景仰。

每一个来朝拜大佛的人,都是从大佛的身上领一份善,走向未来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