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篇16:从愿力结构看我的愿望为什么迟迟不实现。
今天听课观念篇16,我根据听的课,来分析一下我的愿望为什么迟迟实现不了。我的愿望:希望孩子尽快去学校上学。
我和孩子最近的关系有些缓和,但孩子去上学的意愿还是不大。
我这个愿望不能实现的阻力从愿力结构上看是怎样的?
1.感觉源点
原先我对孩子不上学很难接受 ,感觉源点是匮乏的。我自己情绪不稳,我认为孩子出现这个状态,是我人生的又一个不幸。孩子感觉她是妈妈的累赘,妈妈嫌弃她,她一无是处,孩子很长时间就是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我觉得无法应付孩子这个不去学校的状况,自己很沮丧,很无力。想到的是孩子长期不上学也不出门的可怕后果:依靠我养着,孩子没有自立能力,以后连工作也找不到,孩子废了等等。我不相信我能帮助孩子走出来,也不相信孩子能有好的未来,生活在恐惧无力外加生无可恋的情绪状态。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放弃学习课程,我自己也自暴自弃了一段时间。用看电视剧麻痹自己。我的能量极低,对孩子没有起到帮助作用,反而让孩子更加反感妈妈,导致亲子关系不见好转。
后来学习了紫雨老师的手账中级课,逐渐从超低的情绪刻度慢慢走出来,对孩子的感觉源点逐渐丰盛起来:我相信孩子会走出困境的,现在孩子经历的这些将会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经验积累。即使孩子不上学了,孩子自有孩子自己的人生路要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过程姿态
一开始孩子不去上学,我很着急,我很想孩子立马去学校上学。孩子对学业没有自信,和同学的交往不畅,导致不去上学。我做过的越级跳频的做法是:劝孩子去上学 孩子不去,我就生气了,娘俩吵了一架。后来孩子还是不去学校,我也就不再和孩子过不去。我让孩子在家做家务,但孩子根本没有完成家务的意愿。我时不时提醒孩子收拾房间,洗澡,洗内衣,孩子基本不配合。我迫不及待的让孩子通过生活的锻炼,增强孩子的生活能力。但孩子本身的自信心没有树立起来,孩子什么也不愿意干。我没有在我的有效半径里给予孩子关爱和感赏,陪伴。而只是要求孩子上学,不上学我又退而求其次,让孩子生活上得到锻炼,岂不知孩子需要这么一段自我整理的过程,我越级跳频的要求,打扰了孩子对自己碎片的整理。孩子感觉不到温暖和理解,只是感觉到妈妈给予的压力。
现在我明白,要循序渐进地帮到孩子,在自己的有效半径里去做,而不是一味的越级跳频。
3.放任配套
在我的观念里,孩子只有上学才有出路,孩子只有过集体生活才能学会人际交往。所以我一直盼望着孩子早日去上学。
岂不知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才是孩子需要提升的,孩子拥有了充足的自信心和较高的自我自我价值感,孩子不上学也照样有美好的人生。
所以我盯着孩子做不到的而忧心忡忡。
从愿力结构这三点看,感觉源点,过程姿态,放任配套,这三点都是我愿望不能实现的三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