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春卷
女儿一回来,便嚷要吃这个,要吃那个,好像武汉是个穷乡僻壤,荒蛮无滋味的地方。我笑着说,吃点有家乡特色的东西吧,野菜春卷如何?女儿欢呼雀跃。哈哈,都大学生了,还像个小馋猫似的。
菜市场的野菜有两种,一种肥大碧绿,整整齐齐的,是大棚里栽种的,施了化肥,没了香气,不地道。正宗的应该是田野里路边上野生的,灰绿色,长得丑,有些还趁着回暖,开出了小花,被勤快的主妇们挖来,成了菜市场里的抢手货。这野地里的东西,不会像其他蔬菜那样,临时被淋湿了,装扮得水灵,精明的摊主干脆让它干爽爽的,不图卖相,只图个好口碑。
三四块钱一斤,比打了霜的青菜还贵许多,你不用讨价还价,保证秤杆儿翘得高高的,临了还再抓一大把给你,说,反正是挑的,又不花钱。
想到若干年以前。我们还是孩子,放假后,三五个小伙伴,挎个竹篮,去麦田里挑野菜。那时的麦田都大片大片的连着,你只要在一小块麦地里找寻,便能满载而归,其实,野菜有很多种,诸如荠菜、马齿苋等等,但我们不太懂,只管把像野菜的那些挖回来,还好,这遍地的绿色中并没有邪恶的毒草。父母除了为我们包春卷,还用野菜包饺子、包汤圆,做野菜豆腐汤,那野菜特有的香气撩拨着我儿时的味蕾,以至于对野菜的偏爱一直延续到现在。大炉烧饼中也有野菜的了,4元钱一个,我偏爱。
狼牙棒的野菜春卷一定是要有这种香气的,择好洗净之后,切碎,迅速炒熟,与煸炒过的肉末和切碎的炒鸡蛋搅拌均匀,只等着买回春卷皮包裹。
狼牙棒包的春卷很耐看,大小适中,个个一样。比饭店里和路边上买的要丰满匀称,我动作麻利,女儿一边帮我撕春卷皮,一边惊叹我的大手灵巧。我颇为得意,继而又讲些故事给她听。
我上高中时,有次大年初二去同学家玩。是在紧邻姜堰镇的官庄乡,我被当做贵客,受到同学母亲的热情款待。又是拿京果浇切片花生糖,又是端来一大碗猪蹄粉丝,还一定要为我炸春卷。一会儿就听见锅铲翻炒的声音,走去灶间一看,一口大铁锅中,十多根拇指般的春卷被炒来炒去,并不见油炸的影子——农村人舍不得用那么多油。那是我第一次吃“炒春卷”。
二十多年前的春节,姜堰街上最热闹的坝口有不少小吃摊,卖甜玉米茶叶蛋的,卖油炸臭干煮干子的,卖油端子春卷的,那春卷被做成很夸张的大样子,一毛钱一根,几乎跟姜堰饭店的大肉包一样贵,但不解馋。
吃野菜春卷,一定要蘸姜堰米醋,这个曾经获部优国优的地方特色品牌早些年已经随着酱醋厂的倒闭而销声匿迹了,我是在一家早餐店里寻到它的踪迹的,那厂里原来的酿造师傅自己在家搞了一个作坊,用传统工艺精心酿制,满足了我们的口福。
刚炸好的春卷很诱人,蘸上米醋,咬一口,香气四溢,难怪女儿总惦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