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若金汤的中条山防线,为何被日军轻易攻破,成为国军最耻辱的惨败(
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历经西阳河谷之战和永济保卫战,中国军队在中条山上的防线基本巩固成型。14集团军在东;第4集团军在西;共产党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国共合作打造中条山的钢铁长城,使日军西渡黄河攻取西北、迂回四川、威胁重庆的计划成为泡影。
而此时,武汉会战即将结束,抗日战场即将进入相持局面。而中条山,依然是华北日军最大的心病,日本帝国割之不去的盲肠。
六、六六血战
1938年10月,抗战以来最大的会战武汉会战结束,中国军队顽强阻击,英勇奋战,以伤亡40多万人的代价杀伤日军20多万,日军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再无力组织大规模进攻,在各个战场的侵略步伐被迫放缓或停滞。日军速战速决的妄想被彻底粉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华北日军无力西进,他们主要的战略任务变成了消灭占领区中国武装,巩固占领区的“治安肃正作战”。
晋豫陕一带的高山巨壑成为华北日军最大的一块心病。这一带的深山密林中,到处是国民党的小股部队和共产党的游击队,神出鬼没,来去如风,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仅中条山一带就牵制了日军3个多师团的兵力。日军处处被动、疲于奔命,却无可奈何。
中条山正成为日军心中的毒刺,帝国眼中的盲肠。这让北支那占领军司令官杉山元如坐针毡,夜不能寐。
为拔掉这根“毒刺”,切除这段帝国眼中的盲肠,他把消灭中条山的中国部队作为第二次“治安肃正作战”的主要任务。
从1939年初起,日军就对不断对中条山进行“扫荡”。3月29日又组织了一次偷袭也被击退,杉山元恼羞成怒。决定对中条山进行大规模的进攻。
1939年6月初,日军在运城以北地区集结了20师团、37师团共计3万余人的重兵,还有50余门重炮和38架飞机,准备大举进攻中条山。日军的计划是先西后东,先集中力量消灭雄踞在中条山西部的第4集团军,趁机炸毁灵宝铁桥,破坏陇海铁路,为下一步东进扫荡中条山打下基础。
6月5日,日军秘密集结兵力,直扑第4集团军的防御核心——平陆。
此时,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在中条山的部署为:赵寿山的38军及孔从洲的独立46旅,驻守平陆以东地区。其中,17师驻守张茅公路沿线毛津渡一带;独立47旅驻张峪及柏树崖;李兴忠第96军驻平陆县城以西至芮城陌南镇以东地区;李家峪的47军负责防守夏县南部。
平陆一带,北连高峰、南面黄河,北高南低。东西狭长不足百里,几乎没有防御纵深 ,日军由北向南进攻,形势对第四集团军十分不利。
孙蔚如判断,日军会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肯定会先攻木兰96军,再围攻平陆以东茅津路的38军。于是决定把防御重点放在陌南,令96军严守阵地,誓死抵抗。38军随即从后包抄,里应外合,击溃日军。
6月6日凌晨,天还没亮,日军以一个炮兵联队的50门炮同时集中火力,狂轰芮城与平陆之间的陌南镇96军177师阵地。将177师阵地的地面工事全部轰塌。炮击过后,日军由数辆坦克、装甲车开路,数千步兵紧随其后,向177师阵地猛扑过来。
日军罕见的采取集中火力兵力猛攻一点的战术,中国守军伤亡惨重,阵地很快被突破。日军由北向南快速突击,将96军的防线切为两段,96军的177师、独立46旅、独立47旅瞬间被日被日军包围在黄河北岸的这个狭长地带,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战局的变化大大的出乎孙蔚如的意料,他急令赵寿三的38军急速驰援陌南,从外围夹击日军,以解96军之围。但日军早早料到了这一着,38军在由东向西驰援的过程中,遭到了日军一部的顽强阻击,日军火力强大,38军一时无法突破。
在陌南方向,日军正在向包围圈内的中国军队疯狂进攻,中国军队殊死抵抗,但日军地形占优,火力凶猛,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包围圈一步步紧缩,形势万分危急。
七、中条铁柱
这时赵寿山得到平陆共产党收集的情报,平陆以北的日军兵力较为薄弱,在这个方向突围较为有利。赵寿山立即命令最北侧的独立46旅向北突击,不惜一切代价冲出重围。
独立46旅在孔崇在旅长孔崇洲的率领下,组织起数个敢死队,集中火力拼死突击。日军猝不及防,防线终于被中国军队撕开一个口子。独立46旅突出重围后,迅速迂回,由日军背后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孔从洲率部很快攻占敌人一个炮阵地。消灭了一个中队的鬼子。日军突遭袭击,阵脚大乱,96军各部队得知独立46旅突围成功,包抄敌后,士气大振。屡屡向敌人发起反击,遭到夹击的日军开始溃退。
此时,已被日军逼到黄河岸边濒临绝境的177师,听到日军背后密集的枪声和看到日军的溃乱。于是抓住时机,集中了数十挺轻机枪,排成一列,火力全开向日军勇猛冲击。
177是突然反扑和强大的火力撕开了日军的包围圈,他们依靠强大的勇气和斗志,从日军的魔爪下脱困,绝处逢生。但在一片混战中,携带辎重、行动缓慢的工兵营和没有作战经验的部分新兵却没能及时冲出包围圈,他们一步步被日军逼到了黄河岸边的许八坡和马家崖一带。在最后的时刻,他们宁死不不降,纷纷投身滚滚的黄河,以不屈的牺牲捍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军人的尊严和气节。这就是至今还在流传的“八百冷娃投黄河”的故事。
177师的绝地反击,使96军绝处逢生,一举扭转了战场的颓势。6月11日,李兴中乘胜率177师回师,向陌南镇的日军发起了进攻,抱着为大批死去兄弟报仇的悲愤和勇气,177师众志成城,势不可挡,一举突破日军防线,日军开始溃逃。孔从洲的独立46旅也从夏县开始反攻,并迅速占领和封锁了张茅大道。
孙蔚如决定一鼓作气夺回黄河要塞茅津渡。他指挥第4集团军部队从东、西、北三个方面向茅津渡的日军合围。背水一战的日军终于崩溃,在丢下大片尸体后逃回运城。
八、自断一臂
第4集团军以其勇气和智慧力挫强敌,让日军对中条山的大举进攻再次失利。这次大姐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全国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纷纷以“我军在晋南又获大捷”为题给予头版头条报道,在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
历时半月有余的六六血战,第4集团军面对有飞机、坦克、重炮的人数众多的日军英勇奋战,消灭日军5000余人,但自身伤亡也达到8800多人,其中96军伤亡过半。在纪念英勇牺牲烈士大会上,96军军长李兴中悲愤呼吁:“96军所有将士一定要为死难的烈士报仇”!
第4集团军一战成名,他们以自己的慷慨悲壮,谱写了一曲抗日的凯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其为“铁的38军,是中条山上的铁柱子”!有媒体感慨:“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第4集团军英勇将士在黄河北岸皆可支撑所赐……。”
就在中国军人浴血奋战,守卫中条山,力挫日军,形势大好之时。意想不到的变故却发生了,这次动荡不是因为日本人,而是来自内部。
抗战的相持,终于让有些人可以腾出手来,迫不及待要祸起萧墙、同室操戈了。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一系列的秘密协议,标志着国民党的政策重点由对外抗战转移到消极抗日、积极摩擦上来。
一些因为抗战大局和共产党八路军相互配合 走得较近的国民党抗日将领也在被排挤和清算之列。影响迅速波及到了国共合作共同打造的华北抗日长城中条山。蒋介石一直调令将隶属于第4集团军的47军调离中条山,到河南担任河务,理由是日军已无力渡河西进,且几次在中条山进攻受挫,无所建树,所以无需浪费第4集团军诸多实力防守……。
这样的理由牵强和荒唐。中条山事关华北、西北安危,战事不断,此等战略要地竟然要减军裁编,无异于自断一臂。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又一次发展到愚蠢而极端的地步。
其实,第47军被调离的原因众人都心知肚明。47军军长李家钰对共产党八路军十分钦佩,数次和八路军在工作、战事上密切配合。他还曾派手下到八路军总部学习游击战术。他和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同为四川老乡,私交也不错。而这一切,却成了某些人眼中他向共产党靠拢的把柄,为防止47军被“赤化”,将他和47军调离了中条山。
九、釜底抽薪
蒋介石自毁长城的举动很快被日本人得知。中条山西线防守力量的大大削弱,让他们觉得机会来了。
1940年4月17日,4000多日军从运城出发。直扑中条山,向赵寿山、8军的防线发动猛攻。因为47军的突然调离,38军防线薄弱,战线拉长。如果就势防守,面对日军的强大火力,势必会顾此失彼,难以坚守。
形势万分危急!
赵寿山和孙蔚如商议后,审时度势,决定对日军示弱,诱敌深入。而让第4集团军其他部队在平乐东部的望原一带设伏,围歼日军。
于是,38军按照计划,边打边退,日军迅速追击,快速急进,一步步进入包围圈。已占据有利地形,筑牢工事的第4集团军部队迅速向被包围的日军发起猛攻,日军损失惨重,苦战数日后渐渐不支,在飞机的掩护下突出重围,狼狈逃回运城。
38军又一次大破强敌!
其实,此时的38军早已成为一支受深受共产党影响的爱国部队。他们不但学习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而且大部分官兵都拥护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38军中已建立了地下党工作委员会。经此改造,38军信念坚定,作战勇敢,战斗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这也引起了国民党部分人的警觉。
随后近两年,(1939年下半年~1941年上半年),日军无力组织对中条山大规模进攻,昔日战火纷飞的中条山竟然出现了难得的宁静。
1940年8月到12月。八路军在华北抗日根据地组织的百团大战,共集中了105个团,总兵力达20余万人,在华北日军控制区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破坏、破袭战。卫立煌为配合八路军行动,也令中条山第4集团军部队对中条山各县的日军据点、交通线进行爆破、伏击、强攻、偷袭,有力的配合八路军的行动。
这一切自然逃不过蒋介石的耳目,而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展现出来的实力也让他目瞪口呆。八路军仅华北一地就已从抗战初期的3万余人发展到数十万人,八路军迅速发展壮大,他绝不能坐视不管。
这次蒋介石一咬牙。竟然把整个第4集团军调离了中条山,他的决定让所有人感到震惊。一直负责中条山防务,一手打造打造中条山防线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反复致电蒋介石,坚决反对把第4集团军调离中条山,这是对中条山防线的伤筋动骨,后果将非常严重。
但蒋介石一意孤行,他眼中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的第4集团军还是不得不离开了浴血奋战近3年的中条山。在这三年中,他们为中条山的防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中有2万多陕西冷娃把鲜血洒在了中条山上。强虏未灭,大敌当前,他们却不得不离开。
这又是蒋介石对47军的故伎重演。又被以“防止赤化”的名义调离。
中条山的防线从此伤筋动骨,千疮百孔。
十、自毁长城
随后,蒋介石干了一件更愚蠢的事,将中条山防线彻底釜底抽薪。
卫立煌看见自己千辛万苦打造的中条山防线七零八乱,极度郁闷。不久后,在回重庆向蒋介石述职时和蒋介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结果是蒋介石不让他再回华北,他失望悲愤之际,以养病为由去了峨眉山。
卫立煌的离去,这对中条山防务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雪上加霜。他是中条山防线的魂魄,中条山的魂没了,负责防守,对中条山的地形,敌情了如指掌的官兵也换了个遍。中条山,这座华北敌后屹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在某些人的同室操戈中轰然坍塌。
实际自1939年起,蒋介石从中条山地区陆续调出了第二、第4集团军,以及第5集团军的14军,第36集团军的47军、第76军等。对中条山地形、敌情了如指掌的部队悉数被调开。蒋介石虽然又拼凑了两个集团军和其他一些部队,共计20万人,而主持中条商防务的最高指挥官变成了何应钦这个刚在皖南事变中积极内战、制造血案的人。他来中条山主持防务,蒋介石的意图不言而喻。在这片国共交错的地区,防自己人是第一位的。
千疮百孔的中条山。一心内战的指挥官,初来乍到的陌生官兵,中条山突然之间变得危机重重。
这一切没能逃过日本人的眼睛,时任日军北支那占领军司令官的多田俊。在先闻皖南事变,又悉中条山主官离任,他知道攻取中条山,消灭中国军队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来到,他已准备对中条山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毕其功于一役,拔除这根盘踞多年的“毒刺”、切除这根让帝国饱受其患的盲肠。
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中条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