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 品人生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旧式大家庭。“巴金”是他创作时用的笔名,在“五四运动”时期,巴金深受新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了一些反封建的社会活动,1923年离家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
在法国期间,巴金深受无政府主义的激进思想的影响,之后还参加无政府主义运动,以此希望通过斗争,建立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的理想社会。巴金是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在中国里无政府主义最终还是没能被推进,以失败告终。之后,巴金经过内心的痛苦无奈与迷惘之后,决定进行文学创作,巴金要以笔为剑,斩掉一切不公平不公正的黑暗渊源。
巴金曾说过自己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唯独的方式便是进行文学创作,文学给予巴金无穷的力量,巴金还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写进他自己的作品中,也许每个读者都可以从巴金的文章中寻找那一个真实的巴金。读懂巴金的文章,也要品味巴金的人生。
巴金的创作始终是青春激昂向上的,读他的文章使人昂扬奋进。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和富有诗人气质的巴金,他的创作都来自自己的生活经验,坦诚地记录下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说生活是巴金创作的一部分。巴金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要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下,用自己的笔控诉这个社会,为新一代青年人争取自由,解放。经历过了痛苦,迷茫,巴金要创作出更多青春激昂向上的作品去影响这个社会和更多的人们。他要把新鲜的血液注入到这个时代中,抒写青春时代之歌,表达对青春的爱憎情仇。
在当时,巴金的出现就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欢迎,巴金的作品就已经影响了广大读者,人们读巴金作品,思想得到逐渐解放,对自由,公平的呼告越来越明显。人们内心那已久的压抑情感得到释放,人们更是从巴金那里得到更多的力量,内心的激动,像是要冲破这封建牢笼,追求着更美好的理想社会
巴金于1931年写成《家》这部优秀的作品,《家》是巴金的高峰之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身巴金出生在一个旧式大家庭,早已看透了封建制度下的不公以及形形色色的人,他想要冲破这枷锁,去寻找更美好,更理想的世界,去寻找真正的家。
《家》中的人物各具各色,同时在这个大家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高老太爷则是这个大家族中的最高权威人物,以封建统治者位居。他不容家中任何人违抗任何命令,显然是极力维护家族统治地位,这恰恰是巴金所厌恶的,巴金势必要打破这牢笼,真击最高权威,追求自由,公正。
作为大哥的觉新,在巴金笔下是一个极具矛盾的人物,封建的傀儡,始终维护封建制度。同时内心又很复杂,明知道要反抗,但却不敢迈出脚步,最终会被淹没。其实,觉新这一人物也正是当时社会上某些人的缩影,始终是内心矛盾,不敢去反抗,这也恰恰是巴金所要打破的。若是不敢去反抗,这样的一生必定毫无意义。
二哥觉民,可以说是一个举棋不定的一个人物形象,在觉慧的启发下,走上革命道路,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当然,巴金对这类人的态度便是孺子可教,社会上总是有这类人的存在,若是得到指引,势必团结一起,共同反抗旧制度,冲破牢笼,向着光明继续前进。
作为高家三少爷觉慧,他是走在革命道路前沿,思想启悟最高,勇于反抗的人物形象,也是巴金最喜欢的人物。巴金把希望寄托在觉慧这类人身上,社会需要这类人,他们将始终引领新一代青年人不断奋斗,不断抗争,努力前行,建设更加美好的理想社会。
《家》集聚了巴金最高成就,它的产生来源于巴金的生活经验,也正如巴金所说他的创作离不开他的生活经验。读巴金不可不读《家》,而且是要深入去读,深入去了解,这样才能读懂巴金,读懂巴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