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刮痧疗法指南
2016-03-18 本文已影响723人
张迪已被占用
@推拿无用 是我的微博名
之前李道政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到咳嗽的时候说“五脏皆使人咳”,这句话出自《素问·咳论篇》,因为之前看过内经,有一些印象,所以找出来和大家分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这一段主要论述了人为什么会咳嗽。因为肺主皮毛,外来的风寒之气最先会通过皮肤毛孔而影响到肺,寒凉的食物也会影响到肺。而五脏各有其旺盛的时间,所以从咳嗽的时间和季节(五脏对应五季),就能判断出是哪个脏腑出了问题。
比如:“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所以最近很多人的咳嗽连绵不愈,这种咳嗽除了疏通肺经,背上的肺俞穴以外,必须要疏通三焦经和胆经,才能治其根本。
我和李道政老师的合照而因为木(肝)火刑金(肺)导致的咳嗽,一般在会春天和秋天,以及晚上子丑之时比较明显。
黄帝问,它们(五脏咳)的区别呢?
岐伯继续说: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声,甚则咳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qu)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黄帝又问,六腑咳又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失应为矢,即大便)。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五脏(加上心包,就是六脏)对应六腑,所以传变规律是脏病久治不愈,就会成为腑病。
黄帝发出终极疑问:那怎么治疗啊?
岐伯慢悠悠地说:治脏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五脏的疾病,从五脏对应的背俞穴入手治疗,六腑的疾病从六腑对应的合穴入手治疗,有浮肿的,应该遵从“经络所及,主病所治”的原则,看浮肿的地方处在那条经络上,就从对应的经络上治疗。
五脏对应的腧穴分别是: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治六腑的合穴:
肺经--尺泽 大肠经--曲池
心包--曲泽 三焦经--天井
心经--少海 小肠经--小海
脾经--阴陵泉 胃经--足三里
肝经--曲泉 胆经--阳陵泉
肾经--阴谷 膀胱经--委中
虽然这篇的原文是指导针灸治疗咳嗽的,但讲的还是经络,所以对应到砭法(刮痧)、角法(拔罐)和灸法等中医外治法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