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党语言·翻译新新家园

何以解忧,舍“我”其谁——读《解忧杂货店》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1575人  米喜
绝处逢生
一本好看的小说

我大概是个怀疑主义者,对热门的东西,总是心存观望,不管是名噪一时的电影还是小说,我一般都不跟风追逐。所以,这本大红大紫的《解忧杂货店》,还是某年优惠活动时买的,却一直被压在那叠新书的最下面。直到前两天,用眼过度,被告诫不能看手机不能用电脑不能长时间看书,百无聊赖之中,我才随手抽出了它。因为它的行间距很大,看起来眼睛还算舒服,所以稍稍翻过之后,就开始认真看了。我没料到,我居然用一天时间,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这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说”,这是我看完后跟先生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对《解忧杂货店》的终极评价。它称不上巨著,它的相对单一的“爱与自我救赎”的主题和它的比较平淡无奇的语言决定了它难以跻身伟大的行列,但是,它很好看。我认为,“很好看”就是它流行甚广的最重要原因。而它的好看主要在于它叙事的循环往复,在于它叙述时的时空交错。

余华说,衡量一个作家是否训练有素的标准之一是他对结构和语言的把握。显然,东野圭吾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作家,多年推理小说的写作让他对结构的把握游刃有余,可在过分注重结构的同时,语言方面兴许就有所忽略了,相比于他的结构,他的语言就逊色多了。当然,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因为我读不懂日文原著。

同时,在叙述方式上,他也是纯熟自如的。他完全知道怎样去讲这些故事才可能更吸引读者。

余华说,在长篇小说的写作过程里,叙述不会给作家提供很多悔过自新或者重新做人的机会,叙述一旦走上了邪路,它不仅不会站出来挽救叙述者,相反还会和叙述者一起自暴自弃。

这话何其有道理!我们可以用余华自己的作品来证明他的这个观点。读他的《活着》时,我诧异于他叙述时的冷静和不动声色;读他的《兄弟》时,却遗憾于他的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阅读体验,某本书读着读着就不是开始时的那个味道了,没那么吸引人了,继而就把书放下了。这可能也是小说写者多如过江之鲫,但真正写出了伟大作品的却凤毛麟角的原因之一吧。

一个交错的时空

东野圭吾没有以上这些问题,他的叙述一直都很稳,就像《解忧杂货店》,虽然是五个独立的故事,而且不过是一些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来信,但这些故事就是有抓人的力量,它让人欲罢不能。因为时空的交错,这些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就变得有些不可思议,它们全都交织在了一起,相互之间构成了一种因果循环,也就是说,整个故事是一个圆形的结构。尤其是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小说开头三个小伙子所抢劫的对象,到结尾才揭晓,居然就是他们自己写信指导的姑娘。这个首尾圆合,实在是一个大巧妙。

按正常的时间顺序来讲述这个故事,应该是,传言一位女富商要买下“丸光园孤儿院”并进行商业开发,三个在孤儿院长大如今混得不够如意的青年就计划去偷窃这位女富商。小伙子们因为抢劫后需要避人耳目,到了“浪矢杂货店”,刚好碰上了杂货店复活的时间,从而看到了“迷途的小狗”(即后来的女富商)写来的信。心地原本善良的他们,按他们知道的历史发展轨迹去指导了身为陪酒女的“迷途的小狗”,让她获得了人生的成功,成为了富商。

这个说起来其实挺绕的,那就是:“三人组”小偷绑架抢劫了女富商,继而得到了指导以前的年轻的她的机会,引导她步步走向成功,成为了富商,偷窃她也才成为了可能。总之,时空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错位。正因为时空错位了,故事才发生了。

时空交错是故事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也是小说一切巧合发生的推手。虽然整部小说内容简单,不过是“收信”“回信”这一平常的举动,但是,我们还是很难猜到故事会如何往下发展,它们,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韩国有一部电影叫《触不到的恋人》,故事很感人,构思很巧妙。它的巧妙在于它通过一幢海边别墅前的一个信箱来实现时空交错,让生活在同一空间但不同时间的没有交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但那是一个单一的爱情故事,我们很容易猜到它的结尾,即男女主人公将快乐地会合。

《解忧杂货店》却由五个看似独立但又彼此联系的故事组成,而且,这里发生的所有故事、故事里的大部分人物都是跨时空的。不同的故事之间也不是遵循时间的推移来行进的,它们是多维的,错置的。它只有两个核心的地点:浪矢杂货店和丸光孤儿院;两个重要的物件:投信口和牛奶箱(回信箱);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12年9月13日,这个时间节点可以让人回到过去——1980年9月13日或1979年11月,也可以让人身处现在……

这就让我们无法推测,事情到底会怎样发展,人物到底会有怎样的命运。个人认为,这就是小说吸引人的最重要原因。

一种循环的叙述

虽然人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但东野圭吾把所有节奏都控制得特别好,他让这些人物排着队一个个出场,再让他们在循环往复的讲述中立体丰满。他不但控制了人物,也控制了故事的发展。这个控制不是“束缚”,而是张弛有度,是不紧不慢,是理所当然,是水到渠成。最重要的是,它打破常规但又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循环往复的叙述方式在很多地方被应用,比如美国电影《怦然心动》《奇迹男孩》,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有交叉关系的故事或者同一个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有助于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事件,认识理解人物,也有助于事情的逐渐明朗和人物性格的逐步丰满。它既有有限视角的客观性、真实性和亲历性,同时又有全知视角的全面性。而且,它不是一股脑地一下子全部呈现的,它是像抽丝剥茧般的一点点展露出来的。这和推理小说异曲同工。

这种循环的叙述,是小说好看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一份自我的救赎

让我们回到小偷三人组和女富商的故事上,他们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因果联系呢?东野圭吾是不是想告诉我们:命运,总是一边破坏,一边成全?三人组抢劫了女富商,同时又凭借自己的“金手指”让过去的迷惘可怜的她成为了如今的女富商。三人组帮助了“迷途的小狗”,保全了孤儿院,同时也拯救了“迷途”的自己。也就是说,三个走入歧途的小伙子是在指点“迷途的小狗”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救赎的。

荣格说: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从小说的主题方面来说,这句话不但可以用来解释上面的这个故事,也可以用来解释书中的所有故事。

五个故事里的人物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也都或多或少地有着相互的影响。比如:月兔小姐和迷途的小狗是邻居,绿河的女儿是水原芹的经纪人,鱼店音乐人救了水原芹的弟弟,水原芹帮鱼店音乐人实现了音乐梦想……而促使这些联系进一步紧密的,是浪矢雄治和他的浪矢杂货店,以及皆月晓子和她的丸光园孤儿院。

一切故事的源头,浪矢雄治和皆月晓子,是年轻时想要私奔却未能成功的恋人。这两个善良而高贵的灵魂,他们煽动了自己“蝴蝶的翅膀”,从而引起了后来一系列的故事,让许多人认识了自己,也救赎和成就了自己。

“救赎”的核心是“爱”,爱亲人,爱朋友,爱自己,甚至是爱陌生人。爱的底色是善良,这里面有:对爱人的爱——浪矢雄治和皆月晓子,月兔小姐和男友。对子女(亲人)的爱——父亲健夫对儿子克郎的支持;绿河冒死生下、拼尽全力抚养女儿,临死时忘记解开自己的安全带却努力打开车窗让孩子得以生存;贞幸用自杀的方式来保全儿子浩介;儿子浪矢贵之对父亲浪矢雄治的迁就与成全。对自己的爱——月兔小姐、浩介、克郎、迷途的小狗、小偷三人组等等,几乎所有的人都许自己以前程,都努力去进行自我救赎。

另外最伟大的就是对陌生人的爱——浪矢雄治对所有来信的人、甚至是捣乱的以及投空白信纸的人的耐心回复;小偷三人组对月兔小姐、迷途的小狗、鱼店音乐人等等的回复和指点;克郎对水原芹弟弟的舍命相救……

爱有时候还表现为守信,浪矢一家三代人,尤其是孙子对爷爷的遗愿的尊重。没有他在互联网上发布那一则声明,故事也就没办法圆合了。

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给予爱并回收爱的过程,生命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追逐理想的过程,它还是一个战胜苦难战胜自己,从而成就自己成就他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

荣格说:“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那些投递到“浪矢杂货店”的信件,那些困扰自己的问题,其实最终都没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答案。解决自己困惑的,到底还是自己,人和人之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无法沟通的。

但浪矢老爷爷告诉我们,我们却是有可能跟自己沟通的。他说:“像我这样的糟老头子,怎么可能有左右别人的力量?如果说我的回答起了作用,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其实,浪矢老爷爷不厌其烦地解答别人的问题,也是在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好好地倾听并理解自己,积极认真地活着,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读《解忧杂货店》的整个过程都很愉悦,既不会黯然神伤,也不会大笑出声,但是,会有一些恍然大悟。它很平和,也很平实,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