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挎包精神传承宣讲

2020-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精卫填海_09b9

农商行的领导邀请我给青年员工讲一讲挎包精神,我感觉很荣幸。我今天想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分享我对挎包精神的理解。一是什么是挎包精神。二是为什么要传承挎包精神。三是怎样传承挎包精神。

一、什么是挎包精神

1、挎包精神的定义。挎包精神就是老一辈农信人肩背挎包,走千村、入万户,不辞劳苦主动为农民提供上门金融服务的精神。

2、挎包精神的内涵

挎抱精神是一种作风,我理解的挎包精神内涵主要有四点。

(1)优质服务

(2)主动营销

(3)爱岗敬业

(4)廉洁从业

二、为什么要传承挎包精神

1、农

三、青年员工如何践行挎包精神

前几天,我问三位青年员工,当前农商行青年员工最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教育?他们两位96年出生,一位88年出生,目前都在农商行重要工作岗位上。他们的回答是:勤奋教育、踏实工作教育、职业规划。

践行挎包精神是作风的转变,是全员性的。

(1)外勤人员

(2)内勤人员

(3)管理人员

3、传承挎包精神

老一代信合人,身背挎包,翻千山万岭,进千家万户,送钱送贷,靠这种“挎包精神”,68年来,农商行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可以说,“挎包精神”是农村金融部门践行群众路线的写照,应被牢牢记取。

如今经济条件好了,道路更平整了,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可“挎包精神”却被有的同志遗忘了。走好“群众路线”,需带上“感情”出发,视农民为衣食父母。背起挎包进村入户,走岔道、走小路,来有问声、去有送声、站立式服务、零距离服务,始终把群众的诉求装在心里,农民才会亲近你、支持你。

重拾“挎包精神”,是转变作风的切实要求。“挎包精神”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务实的工作作风,一种由内而外的精气神。

发扬“挎包精神”,必须痛下决心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尽量精简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检查活动,走出办公室,走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活动,将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送到农民身边,千方百计帮农民排忧解困。

发扬“挎包精神”,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保持清正清廉。要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把握住自己,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要大力推行阳光信贷工程,公开贷款条件、服务流程、监督方式,做到贷款“零费用”,违规“零容忍”,严禁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

重拾“挎包精神”,也是不断创新的活水源头。新形势下,农民、农业、农村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场竞争倒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为此,必须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对打工返乡创业农民、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小微企业等新兴群体要把握先机,先人一步,贴身服务。要打破传统的等客上门营销方式,进村组、进社区、进市场、进协会、进企业,把金融服务送到门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带上干粮,背起挎包,上路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