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热络都将归于空漠,多情却似总无情。”
电脑总在时不时地呼唤我,但我知道,兴许我并非那么迫切需要她。
她就像我的情人一样,说“情人”这个字眼,让我觉得踏实。那种距离和分寸的踏实,是等待,是守候,是吸引,也是惦念。
人总要在心里装点什么才好,不至于空荡荡的,老是发出声响。
她并没有填满我的心扉,这种感觉很好,可以时不时地想起她,而不必全心全意,或极力证明什么。
她不像别的,当然,她也不是别的什么。
只是,奇怪的是,当我面对她的时候,我却又心情颇为复杂。这种感觉就像是每次见面都是为了交媾。我不喜欢这样的关系,可好像除了这个,又还能用什么去表达那一瞬间的情感呢?
如果像平常人过日子那般,对方多半会觉得冷落了吧;如果像亲密恋人那般,显然不够长久,我也受不住那种你侬我侬,过后转身就离开;如果像家人、朋友,现实已经有的,不行,那种细水长流的慢,可真叫人受不了。
我喜欢那种千里之外奔赴的感觉,遥远的一个人,一点点靠近,乍然欢喜,去熟悉对方的生活,去感受她的生活,然后带着陌生和些许的印象就离开。
打开电脑,我总是只停留片刻,片刻的印象,好让我知晓她没变,好让我知晓我还可以继续使用她,她还是属于我的。
我知道这兴许很自私。就像不把她介绍给朋友,是因为她很特别。
兴许朋友对她都有所知觉,我也总在时不时地表示出她的存在,这并非什么利用,只是好叫那些“莺莺燕燕”知晓,我并非无主的人。
又兴许在他人眼中,她也并不多么特别,尤其是她的桌面总是格外简洁。我不喜欢太过于复杂的事物,本身我就足够复杂了,如果她还如此,我只会觉得自己被控制、束缚,乃至于我离不开她。我不是的,我也不希望这样。
归根结底,情人的关系,当然是越私密越好,这种私密是与众不同的。
我是说,它并不示人,我也不必接触世人的看法。只是,偶尔想要找个地方躲一躲。躲什么呢?求一份清净,却也有人陪伴的清净。找一处栖息所,不必归宿那么长久,也不必如朋友那么热络,更不必如家人那般熟络。就只安安静静地待着,待会儿,被对方需要,我也需要对方。
除此之外,我们并不接触对方的世界,不深入,也不计较。就像“薛定谔的猫”,只要不打开“潘多拉之盒”,就不必知道其它。
情人关系是什么呢?有时,我在想,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此。
仔细想来,并非贪恋什么,恰恰是简单,纯粹,继而干净,放心。说白了是,那种感觉更像是真正的平凡人,允许做个平凡人。
这一点可不容易,无论是朋友,家人,恋人,乃至于各种关系,它总是伴随着各种期待且明确地让你感受到那种期待无处不在,那种感觉更像是:要么你是工具,要么就是多余。
唯独不是人,连感情也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
情人,有感情羁绊,也许需要金钱,然而,它却不能越界,这是彼此的默契。这有点像知足常乐,不过与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不同,它的知足既有被动也包含主动的,它的常乐既是寻常也是极其不易的。
意思是,在对方面前,你可以大胆地做真实的自己,同时,对方也是如此。这就像“阅后即焚”。
所以,我关闭电脑,哪怕不用,只要它在身边,那种随时可以用的自由就已是慰藉。
说起来,很多人追捧自由,要么认为自由是随心所欲,要么认为自由是可以拒绝。我觉得这两种自由都很可悲,前者只能证明你压根没什么思想,后者则表明你活得足够压抑。换句话说,你甚至压根没有自己的时间,与自己独处的时间。说到底是,不知道你究竟是舍不得还是放不下的都太多,既要又要,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呢?
既不想要偏又需要,既想要偏又得不到,既得到偏又享受不了,既享受到了偏又不满足……“止观”啊!
就像所有的话,点到即止就好。再说下去就惹人烦了。
有诗为证:
“所有的热络都将归于空漠
多少人际周旋
相互取悦
都末了
都还是要单枪匹马与自我交战
输了无人安慰
赢了
无人喝彩
真正的上师
便是这寂寞中的大寂寞
是你跌落时的无处可着
是你粉碎时的无伤可创”
多情,却似总无情!情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