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素质教育
卡夫卡曾说我所受的教育力图把我塑造成另一个人,而不是我自己。中国启蒙运动先驱梁启超曾说:没有独立的个人就没有独立的国家。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盛开的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个性是人的一种自我表述,教育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应当是培养个性,完善个人,但从被社会”扭曲的功利角度讲,教育往往成为单纯培养劳动者的过程。传道授业惑只剩下授业。我们的教育不仅没有人格教育,反而在不遗余力的扼杀人与生俱来的天然个性,对独立思想和自我意识的剥夺使教育蜕化为劳动力生产线,一个个没有个性的劳动者源源不断的从教育这个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为全球化经济提供最廉价最安全最没有民族竞争力的劳动力资源。
而这一教化结果通常是通过中国化的考试来实现的,而中国式考试的分数又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最主要方式,中国教育因此成为功利的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一词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1986年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原本含义,但被舆论高举的素质教育是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而提出的。
卢梭和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言简意赅的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进一个容器。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对此我认为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上周衡水中学进入浙江平湖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和学生的共同选择,也有人说“引入衡水模式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而争论的本质,实际上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人们争辩衡水中学模式的优劣,实则在争辩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你更看重人的自然而全面的发展还是更 看重于获取考试的成功,而后者当然意味着一些牺牲。
固然,中国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很多教育界人士也在努力打破身上的枷锁,力图创新走出新路,但在严酷的升学率紧箍咒与思想紧箍咒之下,很多时候只 是表面的“技术改良”,而难以有根本性的“理念突破”,很多时候只能带着镣铐费劲跳出一些优美的舞姿,却难以有挣脱思想钳制的条件和勇气。
当我们大谈特谈素质教育时,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如果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仅仅是学校减少课时,学生全部涌向补习班,“学校老师减负,学生向市场买教育”,那么素质教育也会失去人心,会有更多的衡水中学进入浙江,也会有更多的衡水模式在全国实施。 虚伪的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可怕,仔细一看又是一场变了质的应试教育。
钱理群老先生在南方周末访谈中提及教育经验时,他坦诚的说,中国已形成巨大利益链,组织教育改革的人就是在应试教育中获利的人,这就是应试教育越反越红火的原因所在,钱老主张“从教育之外谈教育”这是一个英雄的理想,,即使能够实现也需要经年的蓄力积累;但这同时又是一个卑微的理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添砖加瓦,。特别是对于我们教育的专业人士来讲,,尚存理想的教师在体制内“静悄悄的推动教育变革”,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北京第十一中学和春晖中学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的可能性。
素质教育前路艰险,我们仍需缓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