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三:第5章获得掌控:明确意义
在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佼佼者的第二步,即明确意义,它与“知识工作运动”紧密相连。在明确一阶段,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引起你关注的事儿,不必再无谓的消耗精力,之所以说GTD根本上是对思维而不是时间的管理,原因就在这里,少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思考和决策步骤,就根本不可能对此刻你该干什么,做出自信的选择。在,GTD工作流程的早期模型中,我把这一步叫做“处理”(processing)不过广义的讲,“明确意义”更能准确地表达它的原则。
愿景VS执行动态
获得掌控的前两部。---捕捉和明确意义---之间有很大区别,把两者混为一谈,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率。在自我管理的矩阵里。描述了四个两两对立的象限。即微观管理者(执行者)和空想家。(梦想家)象限。这儿也一样,只不过两两对立的是自己:一般负责产生想法,另一半负责对这些想法进行取舍。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视角,采用的也是两套截然不同的工具。
在团队和集体环境下,捕捉,和明确意义的区别更为显著,通常方法也更为巧妙,因为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已经成了计划和决策会议的普遍做法,头脑风暴要想效果好,一条关键原则是去除限制。提出的想法“越多越好”。
寻找下一步行动与现实的差距
明确意义,保持掌控的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因素是,明确现状,与可以切实采取的行动之间的关系。获得掌控的最后一步是行动。会在第八章“参与”部分,进行详述。我们很容易认为自己对某个项目,了如指掌。但事实并非如此。接下来具体要做什么?答不上来,甚至还没想好。参加过许多项目管理会议。看到人们本想敲定雄心勃勃,看似具体的决定目标和计划,却发现重要问题尚不明朗。所以散会时,很难就接下来要切实采取的行动达成共识。如果,达成了共识。就不必进一步捕捉明确组织整理或回顾了,就不必继续讨论或认真分析,最佳结果,一切已经准备就绪了。这并不意味着由此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对的。只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历经,极大限度地做到了积极参与。参与者,处于全力以赴的最佳状态。准备在前进途中边做边学,并及时调整方向。
参考资料,对明确意义具有决定性意义,他和行动无关,但是作为信息对现在或将来具有一定价值。我们常常发牢骚说,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太多,杂乱无章,根本,没法使用。这种牢骚当然是有感而发。但。如果你的,书包公文包,或者橱柜的底层抽屉里放着一样东西,它放在那儿的唯一原因是你不明确它的意义,那么你就被他控制了,只要你分清什么留着备用,什么是垃圾,什么要继续执行,什么可以暂缓处理,就可以把自己真正在乎的物品收拾好,他们也不会扰乱你,问题不在于东西多少,而在于跟他们的关系始终保持一致。
总结:记得训练自己,把明确意义的思考过程纳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习惯性的用它来检验,你眼前面对的棘手问题,你就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