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上谷八景”之首:大慈阁
保定“大慈阁”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区的东部,被列为国家AA级景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名胜古迹,原名“大悲阁”,亦称“真觉禅寺”,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建于公元1227-1232年间(关于张柔其人,请看本文“附录三”),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市阁凌霄”列保定“上谷八景”之首。
大慈阁占地面积为3400平方米,现存古建筑群结构紧凑,错落有致,保存完好,建筑艺术堪称完美,是不可多得的古建标本。地处建此阁的主要目的是军事瞭望。诗人云“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赞其视野之开阔。清顺治以后,逐渐变为佛寺,并增建了天王殿和钟鼓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保定市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阁内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和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阁后有倒座关帝庙。
大慈阁作为标志性建筑此为古城保定市的象征,也是著名的文物建筑景点。立身高阁,感受闹市之中的凌霄仙境,亲耳聆听佛家弟子悠悠梵音和洪亮绵长和谐吉祥之钟声,以成为广大游客的迫切愿望,故有“不到大慈阁,等于未曾到保定”之说。
早在上世纪1956年9月,大慈阁即被列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大慈阁又被重新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大慈阁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保定市政府投入资金在大慈阁周围已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建成了集休闲、旅游观光、购物为一体的“大慈阁广场”和“步行商业区”,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门票:5元/人
下图、大慈阁前广场和入口大门,匾额:真觉禅寺
下图、大慈阁景区简介
下图、从入口进入前院,院中摆放的是大慈阁重建后新铸的铜鼎。鼎后面的三座门,是大慈阁的山门。
下图、第一座殿堂是“天王殿”
下图、拱门上的石雕匾额:真觉禅寺
下图、天王殿中供奉的“弥勒佛”坐像
下图、这是天王殿中弥勒佛后面的护法神韦驮将军塑像,他手中的金刚杵杵在地上,表示真觉禅寺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但奇怪的是:他背后的韦驮画像,却是将金刚杵平端在手中,这个姿势表示的是本寺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云游和尚到此到底该按哪个“指示”行事呢?
下图、天王殿北高台之上的这座建筑,就是被誉为保定“上谷八景”之首“市阁凌霄”的大慈阁。
檐下匾额:大慈阁 , 二层匾额: 海藏法施 ,似为某帝王御赐
下图、这是东侧的“钟楼”(未开放)和清代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所立的古碑
下图、近拍古碑碑首和碑身上部,篆额:萬年永固 碑文为:重修大慈閣碑記
下图、近拍古碑下部,碑文详见本文“附录一”。
下图、这是西侧的“鼓楼”(未开放)和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所立的碑
下图、近拍碑首和碑身上部,篆额:萬年永固 碑文为:重脩大慈閣碑記
下图、近拍古碑下部,碑文详见本文“附录二”。
下图、这是鼓楼北侧的二通古碑,惜文字漫漶绝大部分不可识别。
下图、在台阶上仰拍的大慈阁。对联:水流花开得大自在 風清月朗是上乘禅 佛历二五五四年岁次庚寅三月真觉禅寺住持 真廣 (注:佛历二五五四年即公元2010年,农历庚寅年)
下图、大慈阁内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下图、近拍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下图、在大慈阁二层向南俯瞰“天王殿”后门和左、右的钟、鼓楼
下图、远看大慈阁入口和寺前广场
下图、大慈阁二层中央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坐像
下图、这是大慈阁东侧的民居
下图、大慈阁北侧的民居
下图、大慈阁西侧的民居
下图、大慈阁西南侧的民居
下图、大慈阁后的景观石,石上刻的二个红色大字,竟然不认识。后面的建筑即倒座庙:关帝庙
下图、庭院中的石雕小和尚(童子?)像
下图、这个小和尚练的真是“童子功”。
下图、“关帝庙”位于大慈阁北,因坐南朝北,故民间又称其为“倒座庙”,这是关帝庙的西立面。
下图、“关帝庙”正面,庙前阶下有一座十三级石塔。
下图、“关帝庙”前廊对联 ,上联: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下图、下联: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下图、楹柱对联,上联:生蒲州長解州戰徐州鎮荊州萬古神州有赫
下图、下联:兄玄德弟翼德擒龐德釋孟德千秋智德無雙
下图、殿内匾额:万世人极。匾额下端坐的是关羽坐像,头戴帝王冕旒,身上却未著龙袍,与常见的关帝塑像明显不同。关帝左为其子关平,右为其部将周仓。
下图、这是在关帝庙西侧花园中拍摄的大慈阁
下图、从西南方向拍摄的大慈阁
下图、大吉祥钟
下图、这是位于真觉禅寺西路的“方丈院”,门口有“谢绝参观、游客止步”牌。
门额:兜率內院 真廣 对联:扵一毫端現寶王刹 坐微塵里轉大法輪
附录一
篆额:萬年永固
重修大慈閣碑記 按原文照录未加标点,/:表示换行,※:表示此字缺失或不可识别
蓋聞無妄者心不二有志者事竟成理之自然無足異者乃今於明法之重脩大慈閣益信然矣明法者真覺禪寺住持也自
五歲入朝迄今已四十餘年性不喜交遊而一時士夫皆樂與之交以其真也人真則其存心真作事亦真爰考大慈閣建於
大元汝南王張桑重脩於/
國朝順治四五兩年至乾隆年毀於回祿舊制已不可復覩斯時之基趾皆乾隆年之所更造也至嘉慶十六年/
聖駕西巡駐蹕保陽復經丹繪迄今寒暑屢更木石漸近凋零甎瓦半多殘缺東北隅之立柱複柁俱形糟朽明法心竊憂之發願
重脩議者皆以其工程浩大所費不貲未敢輕動明法雖有是願亦未必其果能償也然而至誠可以通神有感則無不應※
保陽屢興钜工一時良工大匠迭出其中其相度有方工堅料實固不待言及工竣後交費之所需皆出乎尋常議※之外※
是明法出其數十年之積蓄諏吉興工於二月廿一日起迄五月十一日止越八十日而工成殿宇益覺巍峨佛像倍增壯麗
實明法之功德也且夫建廟者多矣建廟而重修者亦夥矣不煩募化之勞不費周章之力上不資乎官府下不藉乎經商※
钜工完成垂於永久獨出自住持之力者實鮮謂是佛之有靈乎亦僧之矢志堅也明法雅不欲彰示扵人眾善信曰否碑記
者非以誇今日實以示來茲也後之有志者或因是而脩飾之或緣是而擴充之無所考聞何以興起此碑所以不可無也因
以囑祁祁不敢辭是為記
賜進士出身分發山西歷署絳州直隸州絳縣平陽府浮山縣知縣邑人李仲祁撰文
覃恩敕賜脩職佐郎保定府清苑縣儒學增廣生員裴烝書丹
本寺住持僧明法虔脩徒汪晟徒孫 石匠蔡福鐫
大 清 道 光 二 十 六 年 歲 次 丙 午 五 月 榖 旦 立
附录二
篆额:萬年永固
重脩大慈閣碑記 按原文照录未加标点,/:表示换行,※:表示此字缺失或不可识别
自佛法傳入中國以來歷代信徒何啻千萬然求其修成正果誕豋彼岸者並無幾人即衣缽相傳深悟個中三味亦未可※※
得有之其惟吾鄉直覺寺住持暘昐乎暘昐平日靜坐參禪脩行甚苦近復諷經禮佛默禱和平嚴守清規婆心被世誠佛※※
中之德士也寺內大慈閣肇建扵元初迄今六百餘年突兀沖霄巍然如故登臨其上則見西擁太行東瀕渤海蔚為※※※※
一名勝當有清中葉幾經脩築至道光二十六年本寺住持明法又出資大加脩治宣統二年邑紳樊公蔭蓀重整邊柱※※※
暘昐復脩鐘鼓二樓及民國二十六年東南隅明柱摧折殿宇垂危暘昐憂之適河北省公署建設廳發欵興脩恢復舊觀※※
津海關郭監督立志又募金藻飾從此雕樑畫棟煥然一新矣惟磚地剝蝕仍礙觀瞻時有勸暘昐廩請官府或募化紳商※※
助脩補以臻美善者暘昐笑應之曰昔吾祖師脩治樓閣勒石垂示至今猶存老僧雖不敏竊欲繼承祖師之志久矣無奈※※
院清貧不克如願今樓閣即蒙官紳脩整老僧感荷無量餘此區區殊不欲再煩捐助當竭寺內餘金勉力為之俾竟全※※※
所願焉余聞之而喟然曰近來世風不古儒門士子背師忘義以改行者多矣聞暘昐之行能無虧扵心乎工竣暘昐※※※※
文示後余嘉其志之誠而行之懿也故樂為之記
河北省保定道
清 苑夏秉文書丹
本寺住持僧 暘昐 虔脩
中 華 民 國 三 十 一 年 歲 次 壬 午 五 月 榖 旦 立
附录三
张柔其人
张柔(公元1189—1268年),官至昭毅大将军,权元帅左都监,行元帅府事。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晋封蔡国公。张柔镇守保定时,开辟城池,通商惠工,使保定成为当时经济繁华的重地。
张柔墓位于河北满城县岗头村,北靠太行山,南临漕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柔墓包括其子张弘略墓、张弘规墓。张柔墓现存封土高8米,直径20米。封土南有石碑一通,另有石象生七件。
全文完
原题:(原创)保定“上谷八景”之首:大慈阁 2016-07-05 08:02 发表
2018.12.31 阅读(277)| 评论(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