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定期召开家庭学习坊

2019-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文英成长空间

今天干了一件事儿,我觉得还挺有意义的,就是开始有规律的召开家庭学习坊,刚开始简单的雏形就是每天半个小时,我们三个人共同分享一下当天的收获,以及反思,另外两个人给予反馈。

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这可能是我看的这个亲密关系以后最大的收获了

一方面是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了解彼此之间最新的状况,另外一方面是建立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以此来影响孩子

过去没有行动,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家庭教育很难在短期之内有回报,所以往往会使得家长陷入懒惰当中,期待着不经过努力而自然获得收获

其实职场和家庭本来就没有完整的界限,过去职场为什么让我们投入那么多时间?是因为职场能够马上看到收获,马上就能有正反馈,所以我们不知不觉的就在职场上面投入了更长的时间。

但是十年,20年以后,真正能够让一个家庭产生变化的,并不是职场,而是家庭教育。

另外,加强沟通对建立家庭亲密关系非常有帮助,我今天跟我老公一边爬山一边聊了整整三四个小时,当然,主要也是谈对孩子的教育,但是这个交流过程让我们达成了共识。

而且我明显感觉到我们俩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次交流也更加稳固了。

为什么这么好的事情,多数人做不到呢?因为多数人看到的都是眼前,多数人对眼前的正反馈是非常有感觉的,但是对五年、十年以后的东西,往往不以为然。

前段时间我在看《原则》,《原则》里面提到的就是人性的一种博弈。

比如说吃甜食,这件事情能带给我们正向的一些反馈,让我们觉得很甜蜜和舒适,于是我们大多数人就会很享受吃甜食的过程,五年十年以后吃甜食的反馈就是身材的发胖。

所以能够自律的人往往是看到了五年、十年后者甚至是更长时间的一个结果,看到了长期自律的复利,不自律的人往往就是看到了眼下的一个及时反馈。

我这个五一就在家里面东看西看,基本没怎么出门,五花八门的书都看看,当然,看得最多的就是小说,偶尔看一下职场、领导力方面的书。全凭喜好,并没有自我约束。

看小说带给我的就是一种及时的甜蜜的反馈,所以常常让我觉得有点上瘾。但是看那种思维认知类的,或者是说心理学、理财等等,其实带给我的是更长时间的一个复利效果。

这个选择看起来很容易做,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容易。

这是两个我之间的博弈,一个是本能的我,一个是理智的,能够看到长远的那个我。两个我之间在不停的斗争,本能的我获胜的时候,我就在及时行乐,自律的我,或者是说理智的我获胜的时候,我就能看到五年,十年以后的自己。

所以我觉得人生的修行就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我们战胜自己本能的时候,或者被本能压倒的时候,过的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回到家庭学习坊,其实我觉得家庭学习坊帮助我们每个家庭成员战胜本能的一种方式。

我们公司是有工作坊的,每一次工作坊,我们都会觉得很受激励,我们从中获得了成长,但是在家庭当中,我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通过互动沟通,去带动整个家庭的成长。

所以我觉得这次对我来讲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如果这件事情能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一定会产生复利效果。

家庭氛围不好的话,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培养一个孩子,不能仅仅只靠母亲的力量。必须得全家人一起协同培养,必须有父亲的参与。

而且孩子能在这样的工作坊当中充分表达的话,很多他心理上的一些东西都能够挖掘出来,都能够说出来,一方面是可以使他的心理更健康,因为说出来总比不说好,另外一方面,他还可以获得来自父母的反馈,也就是说,能够及时获得父母的一些帮助,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的表达能力,我相信这可能是他长大以后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之一。

以前我总是期待树大自然直,但是对我们来讲,其实机会只有一次,如果孩子长大了,长歪了,到时候就会后悔莫及,后悔在应该付出努力的时候,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树大自然直这个东西就像买彩票一样的,概率实在太低了。

况且,家庭学习坊,谁说只能培养孩子,不能培养父母呢?父母往往是通过孩子来完善自己的。

印象当中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父亲,原本是不善言辞的,但是他为了给儿子讲故事,每天晚上给儿子讲半个小时故事,强迫自己去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儿子慢慢长大了,这个父亲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成了知名的说书人。

所以你说这件事情,到底是儿子成就了父亲?还是父亲成就了儿子?这个都不好说,可能是彼此成就吧。

孩子也是父母修炼自己的道场,这一点,用我自己的亲身经验来看,我深有体会。

我们家孩子三岁左右得了抽动症,一直到小学一年级都很严重,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感觉就像看到一个完美的瓷器上面出现了裂缝一样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抱怨还有无助,为什么上天让我碰到这么倒霉的事情?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不得抽动症,就我们家孩子得了?

于是我强行的想去弥补这条裂缝,在孩子死劲眨眼睛的时候,我强制性地要求他不许眨,如果他一定要眨的话,我就一巴掌打过去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除了眨眼睛以外,还出现了其他很多的异常动作,他开始不停的扭脖子,甩手臂,走路走几步就开始趴地上,出现明显的异常。

我们那个时候干的事是,因为孩子出毛病了,带他在各个医院求医问药,不停的给他吃药,直到有一天,在一个莆田医院受骗上当,被骗上万块钱,医生的医院还给开上了精神病的药,我简直快要崩溃了。

有同学常常混淆多动症和抽动症,多动症其实是看不出异常的,抽动症是看上去,这孩子就是不正常,会有一些非常扭曲的动作。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在我们家楼下的一个理发店的门口,我儿子在下面跟一个小男孩追赶,他一边扭着脖子,一边时常跑过来拉扯我的衣服然后打我,那个小男孩的妈妈跟我说,你不要让孩子打到你,你这样太纵容孩子了。

听到这样的话,我内心是感到很无助的,于是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索抽动症,想要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其实搜索过很多,让我受骗上当那家莆田医院也是在网上搜索的。

但是这一次我搜索到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我搜索到了海夫人的微博。这对我来讲简直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我用很长的时间把海夫人的微博从头到尾全部看了一遍,充分的去吸收她的每一个理念。她的文章让我意识到,孩子得抽动症不是孩子生病了,是家长生病了。

得出这个结论大概是看了海夫人的文章一年以后的收获了,刚开始我是没有完全接受,为什么孩子生病会怪到家长头上?但是后来我真的意识到,抽动症不是病,是因为孩子心里压力太重了,然后体现在外面的一种反应。

孩子的压力不是来自学校,恰恰是来自家长,尤其是我这个做母亲的。

然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首先,我对孩子是不接纳的,始终觉得上天好像分配给了自己一个不完美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一点事没有,为什么就我们家孩子有事?1%的概率,为什么就出现在我们家孩子身上?我不但责怪上天,更重要的是责怪孩子,因为不接纳,这就使得我不停的去纠正他的一些行为,而且是强制性的去纠正,用打和骂,以及羞辱他的方式去纠正。

另外一方面,我又是爱孩子的,在打骂过后,往往就是自责,于是又会开始溺爱孩子,试图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弥补,体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喜怒无常,经常处于快要崩溃的状态。孩子面对这样的母亲,压力是很大的

大概在看到海夫人的公众号之后一年的时间,我开始慢慢的自我觉察,去发现自己内心的一些黑洞,然后尽量的去弥补这些黑洞,开始接纳孩子,也接纳自己,甚至开始慢慢感谢抽动症,使我有这个机会获得成长,使我有机会去做一个更好的母亲。

但这个时间很长,但是效果非常明显,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我把他所有药物都停掉了,大概在孩子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所有症状基本上开始没有,偶尔还有一点小动作,我也不放在心上,并且告诉他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动作,即使动作非常的扭曲,非常的怪异,我也能够接受。

并且我告诉他去接受自己的异常行为,只要他觉得舒服,他怎么扭都行。可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情绪释放,他开始好转了。

那段时间我刚好在网上看到苏州一个新闻,有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抽动症已经严重到无法正常生活。

这个时候我们家孩子基本已经没什么动作了,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了。

所以我觉得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恰恰就照出了家长需要去改善和成长的一面。

我们以为,我们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时间,我们是奉献者,我们应该在孩子身上索取相应的回报。但是事实恰好相反,孩子的到来,是让我们自己更完善的机会。

所以到现在我其实是很感谢我儿子得抽动症那段经历的,虽然很惨痛,但是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母亲。

只是后来我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当然也是受家里老人的影响,那段经历对老人来讲也是很惨痛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只要孩子的身体好,学习成绩什么的就不用放心上了,否则,因为学习的压力,就有可能会造成抽动症的复发,那不是又一次要经受打击吗?

所以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对孩子的完全放纵,什么事情他只要哭一哭闹一闹,基本上我们也不会跟他太较真了,毕竟我们家孩子特殊嘛,万一太较真,又给他很大压力的话,抽动症复发了,怎么办呢?

而且潜意识里面我认为我们家孩子爱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然后觉得就算现在有点小毛病,树大自然直嘛。

直到今天我跟我老公一起在外面聊了三四个小时以后,我才真的意识到,孩子跟大人一样,是需要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同感的,他需要老师和同学的认同,需要家长的认同,需要有成就感。

孩子的成就感的获得,就是学习成绩,而且以后他要想考一个好学校,一样是需要好成绩的。

我们父母应该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帮助他去获取这个好成绩,而不是去放纵他,自古慈母多败儿,抽动症并不是不努力的借口。

这也是我决定在家庭当中设置一个家庭学习坊的源由,给孩子一个发声的机会,让他制定自己学习的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通过这个家庭学习坊,获得父母的支持和反馈,从而获得能量和成长的机会。

但是,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吗?只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吗?

我前段时间听我一个同事说,她是跟自己的女儿这么说的,说如果她考不上一个好的大学,这辈子就全毁了。结果给她女儿带来的是极大的压力。

我当时给她的反馈就是,你可能太过于看重结果,而没有管理过程,太过于看重结果的结果,就是传递压力,而不是产生动力。

我说你还不如将你的时间花在对你女儿学习的过程的管理上面,而不是反复的去强调结果。

如果学习的过程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孩子的学习能够得到及时的,准确的反馈,他的成绩好,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考上好学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过程管理提供的是动力,强压结果提供的是压力,孩子已经在学校有很大的压力了,家庭教育就不应该再传递更大的压力了。

家长要做的其实就是帮助孩子做好过程管理,包括时间管理,学习方法等等。父母的协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意味着父母要投入很多的时间。

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是一个结果,我们以为是孩子学习的一个比拼,但是体现的其实是家长和孩子的综合实力。

所以,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她一个人的成绩,应该要把家长的成绩算入进去。

孩子成绩不好,不应该只怪孩子一个人,肯定是有家长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与成绩相比,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还有人格教育。

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依赖学校是不可能的,必须是以家庭教育为中心的,这也是家庭学习坊的意义所在。

家庭学习坊这个事情我打算持续地做下去,可能短时间内是很难见效的,但是时间一长,慢慢的效果就会显示出来,孩子会在家庭学习坊当中,获得充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考一个好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如果孩子在高中阶段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他在上大学的时候,极有可能就会处于一种反弹状态,就是彻底的自我放纵。

现在我常常想,如果我们家儿子不经历抽动症这一段,我有可能也会对他采用强权和控制的手段。

家庭学习坊就是家庭成员在一起共同学习,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所得,形式是可以共创的,内容也比较随意。

甚至我考虑让我儿子给我们授课,讲他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内容。

我深刻的意识到集权和强控制肯定是不行的,尤其在孩子教育这一块,孩子是会有叛逆期的,强行的去压制她的天性,他反弹起来是很可怕的。

我的做法就是刚好相反,我就是要给他说话的权利,让他自己制定规则,他可以任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梳理自己的思想。

我相信经过这么一段时间,他自己会意识到什么东西对他自己是最重要的,如果他意识到学习对自己很重要,家长又何必在后面用鞭子抽呢?

他自己受激励的时候,被激发的时候,能量就起来了,内在驱动力就有了,家长只要在旁边鼓鼓掌就好了,两方面都轻松。

很久以前在书上看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妈妈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她是一个全职妈妈,有一个女儿,女儿成绩很好,全校数一数二,很有礼貌,很守规矩,人家都夸女儿好,聪明又伶俐。

但是这个妈妈说自己快崩溃了,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妈妈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陪下孩子读书,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教导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

现在孩子读初中,妈妈就直接在孩子就读的学校附近租房子,还是跟小学一样,每天陪孩子学习,一天都不敢放松。

这个妈妈说,她之所以不敢放松,是因为她知道,只要她一旦放松,孩子的成绩就会一泻千里。

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孩子不聪明,不努力,而是这么多年来,孩子都是在被动努力,在她妈妈的安排下努力,她没有任何要主观努力的意愿。其实女儿也很辛苦,她是为妈妈学习的。

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与其说是要督促孩子学习,不如说是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

讨论部分

王芳:

孩子几乎都是在被学习任务逼着不断地向前,重点中学的小孩,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文英:

是呀,所以家长就不应该在往上面加压了,而是要帮助孩子减压,帮助他释放压力。

卷卷:

因为父母太焦虑了啊,转嫁给孩子身上就是压力,反而不能好好享受学习的乐趣

文英:

是呀,因为父母自己有压力,而且父母处于强势的一方,所以他就会很强势的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结果孩子被压力拖垮了

卷卷:

很多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号是考不上大学,你就完了,孩子能不恐惧吗,怎么能专心学习呢,还要对抗内心的焦虑。

王芳:

特别是对于江苏这样的高考大省而言

文英:

在江苏这种高考大省,父母的焦虑,远远大过于孩子,父母冷静还好,不会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如果父母不冷静,孩子就处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三重压力之下,本来有智慧,也给压没了

卷卷:

其实走上社会后,你会发现人生又不是考大学一个机会,只要是认真努力的人,都会成才。我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

文英:

我真心觉得孩子从小养成努力自律的习惯,并不是为了高考,这种习惯对整个人生都有作用,勤奋努力自律的孩子,命运总是会宽待的。

卷卷:

有些人因为家里穷没有读过大学,但是后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自己进修,也是做的很不错,收入也是中产以上,比很多大学生都强。

反观一些孩子靠父母逼着考上大学,缺乏自律,后面天天打游戏,谈恋爱,啥也没有学,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文英:

这种例子也很多,高中以前被父母逼得太紧,整个人都废掉了,从此以后就厌恶学习。

我觉得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比一个大学文凭要更重要。

而且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哪个大学文凭其实不难的,别说大学文凭了,研究生博士又怎么样呢?后来者居上的情况多的是。

卷卷:

所以父母也不必把对高考的焦虑释放给孩子,人生是长跑,有了好的习惯,正确的态度,怎么样都会有好的结果。

我们又不不必人人成为李彦宏,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过得幸福,有成就感就好。

文英:

如果父母传递了错误的信息,把人生当成了一小段时间的短跑,给孩子造成的,就是悲剧,在短跑的那段时间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结果把人给压废了。

王芳:

但是,当处于一个集体氛围中的时候,会有比较,就是各种排名。

家长很难做到淡定地冷眼旁观。

文英:

过程中努力是一定要做的,但是压力就没有必要了。

这让我想到了集体迷思,可能在一种狂热的大环境里面,个体保持冷静,是比较难的。

大环境传递给家长压力,家长不自觉的把压力又传给了孩子,孩子是被压在最下面的人,他的压力甚至没地方去释放,而且他们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又比较弱,这恰恰是很多悲剧产生的原因。

卷卷:

是的,人喜欢相互比较,要保持冷静不容易

文英:

@官官其实不是学校对孩子很重要,是环境对孩子很重要,环境是由谁组成的?就是有他的同学组成的。

卷卷:

其实这种焦虑也就中产父母比较多,很有钱的家庭只需要让孩子去学,进圈子就好,反而没有那么焦虑。

文英:

同学当中又是以同桌最重要,同桌对自己的影响,甚至可能是终身的。所以,如果没有选择好的学校,一定要帮自己的孩子选一个好同桌。

@官官打铁还需自身硬吧,如果不能找一个好的同桌,那就由自己开始去影响同桌,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要么被影响,要么就是影响别人。如果我们身边没有能够带动自己学习的人,那我们就去带动别人,总归只有这两条路。

幼儿园这个不在内,我说的是相对比较大的孩子了。

文英:

@卷卷这种焦虑确实来自中产阶级,像我老板,他儿子学习成绩不好,人家直接送国外就好了,接受国外的教育,然后开始上国外最顶尖的艺术学校,所以人家没压力^^

龙:

还是有区别的,虽然不能让你成为马云,但是年薪10万和年薪100万的区别也挺大的了

文英:

区间内的上限和下限还是差很远的,头部往往只有10%

卷卷:

然后回来,父母的人脉早已经给他铺路,好好去做就行

文英:

当然呀,等他回来了,路早就已经铺好了,就算不回来,上完国外顶尖艺术学校,还怕混不好吗?

对他来讲完全没什么好担心的,成绩不好就不好,实在没什么打紧的。

卷卷:

我之前的中学同学很多是领导子弟,成绩也不好,最后也不知道怎么上的大学,基本现在都是在本市公务员圈子

王芳:

所以说,其实是拼爹拼妈[奸笑]

文英:

爹和妈也是实力的一种,但是处于我们这个圈层内的,还是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做出一些突破。

卷卷:

比如我这样的,不能拼爹的,就在外面读书然后在外打拼了[捂脸]

文英:

我也是呀,家庭背景不够强大,那就只能自己努力了。

卷卷:

我们初中班上有个男生,特别叛逆,经常和他爸妈吵架,中学就谈恋爱,他爸是县长级,妈妈是市教育局的干部。

卷卷:

后面家里把他弄到军校,大一就因为打架被退学。

家里就给钱给他创业,我大学时,他就开公司,专门做政府部门的单子。

后面过几年直接在政府部门弄个编制。[捂脸]

文英:

充分证明后台的重要性。

卷卷:

你说他们再不成器,也比大部分人强

文英:

但这种其实也说明富不过三代[捂脸],一代不如一代。

卷卷:

但是现在他们家也过得挺好。

文英:

对我们来讲,孩子总归还是会比我们强一点的,孩子的孩子还可以再强一点...

卷卷:

人家自己创业,后面也懂事了,人脉又不错。

文英:

懂事也是经历过很多以后才会懂事的,但是很多机会成本也就错失了。

卷卷:

如果他早点懂事,那就前途无量。

文英: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就意味着更早的抓住一些机会,实现一些破局。

这样看来,两代人,三代人的差距会越来越拉近,甚至有可能反超。

卷卷:

初中我们隔壁班的班长,前几年就听说做到团市委书记。

这就是家庭好,自己也懂事的案例了。[捂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