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古韵诗词闲话古诗词中国古体诗词

刘辰翁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与古者悲,悲绝古人。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1人  青年农村守望者01

“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枝头梅花将尽,已是冬去春来。毕竟春寒要比冬寒好受呵!告诉人们春暖,难道有乐?毕竟前人已诵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所居陋室,周遭乱山,室内残竹,天地风和雪。“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用苏武传,此句的意思是:我这般境遇仍好过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之苏武。由此便可知并非乐春暖,实乃内心的压抑让词人从容道出“毕竟春寒少”之语。何让丈夫如此忧呢?仅止于此?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词人言老来才情未改,唯有过去绚丽之风格改矣!文天祥起兵抗元,辰翁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宋亡以后隐居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那这首词实乃作者隐居时所作,因为亡国之后,心灵笼罩着悲剧,致词风为之大变。

“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醉中尚可逃愁,忽听得誰唱起了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不禁潸然泪下。哎!古来唯有饮者醉,誰料得醉中也无可逃愁,反触起无限伤心。真乃遗民生涯,日日夜夜,忧伤愁恨,牢不可破。难见容于天地!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好梦:故国之梦,因李后主原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本句应翻译为“实在也知道梦不过是一场空矣!可是连一场好梦也难有做得。”今人犹见古时月。北宋赵徽宗北上,《国史大纲》载“送上皇、太后御犊出宫,金人又逼上皇召皇后、太子;百官军吏奔随号哭,太子呼云:百姓救我!哭声震天。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四月,以二弟及后妃、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遂亡。”其在途中作《宴山亭-北行见杏花》,下片“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谁可寄去重重离愁呢?毕竟这双飞燕不识人间苦痛。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层层阻隔,故国何处?只能在梦里去罢!可是连梦也难成,痛苦让我彻夜难眠。哎!帝王抒情,也还是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这么说来,刘辰翁与古者同悲。

“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单于》为《梅花落》中曲。词人大概是托遗响以自遣,无奈笛声凄厉,优胜长夜风雪,吹得梅花飘零如泪之落,我默默无言地注视着呵!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孩儿音书相问,问我今何在?飘摇风雨中楼台尽改。嗯?主人?颜色?将颓也?未得纤细。

“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江山画出古今愁”,言江山如画,也言“献愁供恨”,更言如画江山亦有无限愁恨。那读者自己在时间上延伸,则这愁也是万古愁,让人生沧桑之悲。为何又落此呢?“人与落花何处不空流”我像落花在如画江山、时间长河中漂流,无所寄托!而“楼台尽改”何不理解为临安城楼将颓?孩儿音书相问是私事,作者不能想,因为楼台尽改、江山失色,这难道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这是悲天下,不是李后主和赵徽宗的悲于异性,不悲绝古人?在此一问“哪里是我的寄托?”,则刘辰翁情操尽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