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的性质问题
关于性质,洛克以及与他同时代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将其分为两类,即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第一性质指那些看起来更重要、更基本、更真实、更接近事物核心的性质,而第二性质则指那些不那么重要、不那么基本、变动更多、更易改变的性质。第二性质的改变对整个事物的改变影响也不及第一性质。
正如洛克所言:“能使我们产生各种感官效果的只有客体的第一性质。”
你们别问我洛克是谁,我也不知道。我喜欢哲学,在一本哲学书上看到过的。至于那本书,被本座丢到那里去了我也不知道。
那些都是太烧脑太高大上的哲学名词,我也就用我的方式来和大家论述一下性质的问题。其实,也就是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世人普遍性地认为,事物在空间上的性质比其他性质更加真实可靠,因为其他性质或多或少都有赖于其他观察。
举例:李子的甜味,是要依靠人来品尝才能知道的。第一眼看到李子,我们被迫地认为它就是一个李子。从外观上来看,它确实是李子。
因此,空间上的第一性质是客观性的。这是李子自身具有的,无论是否被人认知,这些性质都不会改变。而第二性质则是主观性的,它取决于“李子”将其作为感知的客体。
由于是主观性的第二性质,那么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知。所以,“李子”在众人感知以前所有人都要对此物达成共识。
难道,第一性质就不是主观性的吗?
“李子”的空间属性、形状和数量,就真的比味道和内在要真实可靠吗?难道,“李子”的空间属性和数量就不是世人感知的结果吗?
我们通过观察得到的答案是:“李子”的数量本身就是一个,形状和空间属性证明它就是一个“李子”。但是甜不甜那我们就不知道了,只有咬一嘴尝过才知道。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李子”的空间属性、形状和数量,我们可以确定这是“李子”的第一性质。而“李子”的第二性质,就是味道和内在。我们不仅仅是要尝它甜不甜,还要看它的内部结构是不是我们所认知的那个“李子”。
总之,我承认“李子”的第一性质对其存在来说比第二性质更加重要,但是,如果不通过第二性质,我们就没有其他办法来了解“李子”的第一性质。
正是因为第二性质是主观性的,所以对它的认识有赖于感知的主体,而这是不是对那些无法直接感知第一性质的一种挑战呢?
一不小心就会被引入歧途,认为只有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到的第二性质才是真实的,而所第一性质则是从第二性质中通过物理构建而得出来的结果。这样,就有悖于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的区分原则了。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要注意的只是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的区分。
“李子”都具有两面性,所谓的这两面性应该是这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所以,看任何事物都不要急切地判断,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