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体诗词最美古诗专题中国经典古诗词

倦寻花•百变黄花风铃木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34人  士儿

倦寻花•百变黄花风铃木

[倦寻花•百变黄花风铃木]

万条碧玉,空漏金光,翠影拂面。

晓径无苔,梧叶戏春千遍。

叹流年,惜残月,不及那坠香一片。

菜花浮,李桃愁谢幕,游春玩倦。


似黄鹤、扶摇逸上,纵遣秋霜,阴翠无减。

九夏鸣蝉,共你闹相思眼。

看尽渊明菊笑苑,与君约定金台见。

过千帆,赏千花,识庐山面。


说到春天的黄色,那“万条碧玉”的柳条黄也是一番风采,可惜“空漏金光”,正如杜甫所言“漏泄春光有柳条”。

说到春天的黄色,那“戏春千遍”的梧桐叶也是别具一格。可是,要说“叹流年,惜残月”,还真是“不及那坠香一片”,叶儿再壮美也不及花儿坠一片来得震撼。

说到春天的黄色,怎么能少了菜花呢?可惜不觉得如今的菜花有点浮躁吗?尤其是在都市的郊野已完全失去了农作物应有的价值,而沦为拍照的点缀物?

更别提,正是“李桃愁谢幕”之时,已经很难再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了。唯有叹“游春玩倦”。

可就是在看似青黄不接之时,“似黄鹤、扶摇逸上”的黄花风铃木便闪亮登台了。

这种风铃木“纵遣秋霜,阴翠无减”,在秋天也和夏天一样枝叶繁盛。而到了“九夏鸣”,她才“共你闹相思眼”结出一个个相思果。

当你“看尽渊明菊笑苑”时,你所恋恋不舍的还是那如搭起黄金台的黄花风铃木。你就一定会在心里痴念着“与君约定金台见”。

确实,即便是同为一点黄,却各有千秋。就更别提黄花风铃木一年四季的百变千化,而且独具个人特色。同样地,人有不同的社会责任,不同的生活角色。有时戴上不同的面具,不是虚伪,而是为了生存,更是生活环境真实的体现。

正如荣格所提出的人格面具(Persond),“是个人适应抑或他认为所该采用的方式以对付世界的体系。比如,各行各业都有其自己特有的人格面具。”

因而,单凭一个人的某一行为或在某一种环境下的言行,或是其某一角色很难判定其真正实的人格特征。而各种人格面具也才显示出人之所以成为了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备    注

1、此诗押中华新韵。按王雱的《倦寻花•露晞向晓》格式填词。

2、图摄自深圳莲花山公园。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词言志,以诗词写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7、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