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见了您
孩子遇到了您
古人云:兴于师,成于礼。
1
黄昏时的楼下,先生与几个大人在闲谈,我家六岁的小屁孩忽跑上楼来,大哭。问及原因,孩子也不说,我也就不再坚持问,孩子一晚上都闷闷不乐。等第二天早晨,再问孩子,孩子说,爸爸让他叫邻居伯伯,孩子叫不出口,心里难受,就哭的。
对于此,我只能告诉孩子,人小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再长大些,克制自己的能力就强大了,会喊出伯伯来的,不必担心。孩子的眉心渐舒展了。
对大人来说,是孩子不懂礼貌。对孩子来说,是天大的事,他们也希望做个懂礼貌,人人夸的好孩子,但对有的孩子,这道坎就大了。何况伯伯的孩子都大学生了,也没迈过这道坎。
我想起了此事的前一件事,这个伯伯和我家走的很近,关系密切。孩子放学归来,孩子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距离很远,遇见了这个伯伯,孩子和这个伯伯擦肩而过,谁也没搭理谁。我与这个伯伯打了招呼。
尊老对小孩子来说,还有待提高,但爱幼也是需要的。
这位伯伯的话里不时露出我家孩子不爱打招呼的毛病,其实他家的孩子我也没见到高明到哪里去。孩子在当着他的面时,像是很礼貌,但没他在,是另一幅模样。
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当大学生了,在我面前也是孩子,我们是以身示范,而不是责备求全。
有一次孩子回家说:“妈妈,大姨们怎么都喜欢我呢?”
“怎么了?”我问。
“大姨们都和我说话。”孩子说。
您招呼孩子一声,孩子已经感到的是您的仁慈与爱。
2
人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也有自己不断总结的经验教育我们。
“骡子大,马大值钱,人大不值钱。”母亲大人说。
母亲大人教育我们,见人要主动打招呼。骡子大,马大了肉多,值钱,人是不论斤两的,人要自以为是了,傲慢不尊敬人的话,是没人待见的。
秉承母亲大人的教诲,遇见人时,努力克服自己惶恐的心理,鼓起勇气招呼别人。
招呼打多了,还是孩子的我,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总是没脸没皮的和人家打招呼,是不是在讨巧别人,是不是有点犯贱。
产生了不平心里,就想着实验一下。实验对象就是我的堂姐,堂姐大我十岁,相对于是孩子的我,堂姐已经算是成人了。我记住和她主动打招呼的了四五次后,有一天,碰到她,我只看向她,而不言语,身为大人的堂姐竟对我视而不见,从我身边走过。可能在堂姐的眼里,我只是一个小屁孩,不足为道。她的此举大大刺痛了我还不够坚强的心,含着泪回家了。
母亲告诉我,不要为别人的错误责备自己。以后,我不再碰试,心情好时,就打下招呼,心情不好时,她不打招呼我也坦然。
及至现在的我,已经随意到自己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心里不会计较得失。
3
当学生时,几位老师在这方面的表现,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年轻的小学语文a老师来到我们班,我是很喜欢他的。一次,在校外与a老师突然相遇了。我手足无措,不知说什么好,惶恐的竟然转头逃掉了。
过后,自己心里很过意不去,觉得自己真不争气,和a老师打声招呼咋了,老师真心对待我们,自己是不是有点不厚道了。
第二天,老师在课堂上说这件事了,也照顾到我的面子,没点我的大名,只说:“有的同学不懂礼貌,见了老师,招呼也不打一声,转身就走。”当然还有一连串的教育理论袭来。
小学数学b老师,就截然不一样了,他是拿我们当孩子来看,我们见面打招呼时,他漫不经心的应一声,我们不打招呼时,他就漫不经心的招呼我们一声。我们不会在这方面劳神劳力。也不会和他计较谁先打了招呼,一直不和他打招呼的同学,他也乐呵呵的一样对待,有意无意的招呼同学一声,从不会对这个不满,说那个不对。
我被b老师深深吸引并打动。
高中还有个c老师,我们和她打招呼时,总感觉她热情的有点过。如果你步行,她骑自行车,你和她打招呼,她会下车与你亲热对话。我们就怕耽搁她的时间,心里不情愿她有如此麻烦的对待我们。
师生之间,老师向孩子们约之以礼,学生向老师问好,是必须的,但也有个度,冷淡让人不爽,过度让人也不舒适。
4
中国是礼仪之邦,对于礼学有许多贤士,也做了很多理论。
清末民初,西学东进,很多陈腐俗礼被打破。
现在的国情,在进行新的文明建设。人们更希望从彼此眼中看到真诚与善意。
一声简单的招呼,一次简单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招手,无需太多。
不必苛求对方,更不要苛求孩子,也不对自己求全。
“什么你不理世界,世界也不理你。”让这些激进理论一边去吧!
我们更多的是平凡之人,对自己,对孩子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宽恕,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
当我家的孩子遇到了您,您一定存宽容之心,不招呼您一声,孩子心里也是内疚的啊!
如果您大人大量招呼孩子一声,孩子会很高兴,会对您无限喜欢与崇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