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音乐

乔治·本杰明歌剧《切肤之痛》

2018-10-25  本文已影响144人  花间星事
乔治·本杰明歌剧《切肤之痛》

作为一个古典乐迷,对当代音乐的接受程度有限,不过今晚听到的这场《切肤之痛》,让我对当代音乐的印象有所改观。这部歌剧是作曲家乔治·本杰明在2012年7月,普罗旺斯-艾克斯音乐节首演的剧目。迄今为止已经获奖无数,并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歌剧院上演80多场。对于一部当代作品来说这是非常辉煌的成绩。今晚的演出也是这部音乐剧首次来到亚洲演出的其中一场。

乔治·本杰明七岁开始学作曲,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师从作曲大师梅西安。他年仅20岁时已经以交响作品《为地平线环绕》登上BBC逍遥音乐节。两年后西蒙·拉特执棒伦敦小交响乐团,首演了他的《曙光》。《安塔拉》《室内乐团三部创意曲》《重写本两部》《切肤之痛》《走进小山》《爱与暴力的教训》《梦之歌》,这些作品都在世界乐坛颇有影响。

《切肤之痛》是一部当代歌剧,不同于传统歌剧有大量好听的咏叹调。当代音乐中太多不和谐的元素,让耳朵很难接受。不过这部歌剧中的音乐,虽然也没有太美妙的旋律,但由于新颖精致的配器,以及跟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密切关联,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扣人心弦的音像效果。作品中除了大量精彩的打击乐片段,还运用了玻璃琴和维尔奥琴这两种特殊乐器营造出诡异神秘的效果。

歌剧故事的脚本来源于十三世纪的一个血腥传说。加泰罗尼亚的游吟诗人卡贝斯塔尼写的《威廉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法国普罗旺斯,游吟诗人威廉与贵夫人阿涅丝相爱。奸情被发现后,丈夫挖出的游吟诗人的心脏,让阿涅丝食用。当她发现真相后,发誓永远不再吃喝,为了留下口中爱人的气味,最后从阳台上纵身一跃,结束了生命。歌剧根据这一故事改编,把游吟诗人变成了抄本画师,原先顺服的妻子,由于不甘心只做丈夫的附属品,引诱画师在她皮肤上作画……

“切肤之痛”带着爱情的迷恋,狂喜,焦灼,恐惧,妒忌,背叛,残酷……在这背后还有人类身上的弱点,以及过往遭遇的种种痛楚和不幸。一段简单的三角恋情,一个暴力血腥的悲剧故事。在作曲家的笔下除了有契合主题的沉重部分,还有另外一种隐晦,迷惑和迟疑。不断出现的高音C,有时是凄厉的呐喊,有时也是对灵魂的拷问。痛并快乐着,追求极致的情感总免不了受伤害。理性的情感和极乐的追求,选择注定是两难的。

今晚上交的音乐家们与指挥劳伦斯·雷内斯,歌唱家乔治娅·贾曼,杰里米·卡彭特,蒂姆·米德,维多利亚·西蒙兹,罗伯特·莫里,以及维奥尔琴演奏家罗米娜·利施卡,玻璃琴演奏家佛里德里希·海因里希·卡恩。为我们完美呈现了这部歌剧的精彩,如同一幅奇妙绝伦的画作,带我们穿越到了800年前的那个时代……

有时候人真的应该包容度大一点。一部好作品能够广为流传,总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先对当代音乐的印象是过分卖弄技巧,没有太多的可听性。但在《切肤之痛》中我们却听到了音乐跨越时空的多种可能。当代音乐应该还是有很多值得一听的作品,但可能因为年代不够久远,演出机会不多,所以听众很难深入了解,最后大量作品被束之高阁,真是可惜了。幸好没有错过今晚的这场演出,还是让我收获很多。

乔治·本杰明歌剧《切肤之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