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习惯 日常生活人生那么长

“我工作了5年,却要跟应届生抢工作”:这种能力,决定你的未来

2019-07-08  本文已影响6138人  精读君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095天

 01

偶然看到一个帖子,发帖人叫小午。

小午毕业后,进了一家银行做客服,一做就是5年。

年后因为客户投诉,小午不仅被扣分,当月的奖金还被扣减。

坐在工位上的小午,想到自己毕业多年,工作没前途,收入没长进,经常要上夜班,还得承受客户尖锐的批评指责,每天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她越想越气愤,越想越委屈,一气之下就裸辞了。

休息了一星期后,她开始投简历。

小午不想再做客服,想利用自己大学的英语专业,找外贸相关工作。

刚开始,她信心满满。谁知,她找了一个月都没有满意的结果。

小午看上的都是大公司,但大公司想找的是有外贸经验,或英语口语特别出色的人。

小午毕业多年,从没用到英语,如今英语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那些能给小午提供offer的公司,基本都是不太正规的私企,不仅没有双休,底薪还特别低。

而且她发现,和她参加同岗位面试的人,大多都是应届毕业生。

这时,小午突然感觉到无限悲凉,为什么我有5年的工作经验,却还只能跟应届毕业生抢工作?

巨大的心理落差,几乎击垮了她。

看到这个帖子,我不禁想起了之前网上流传甚广的“华为员工30多岁被下岗后难以再找工作”的案例。

姑且不论华为案例的真假,但我们身边类似的案例其实不少:

有人离开大公司回到招聘市场,发现自己突然就不受欢迎了;

有人拿着自己的出色简历去应聘,却发现只有自降身价才能找到工作;

还有人在一个岗位多年,一朝被裁,却发现多年的工作经验已经一文不值了......

越来越多的案例,都在揭露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真相:你的可迁移能力,才真正决定了你的未来。

 02

什么是可迁移能力?

可迁移技能,指的是那些能够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来完成许多类型工作的技能。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中,都可以通用的能力。

在《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中,作者将可迁移能力简单为三大类:息和数据处理能力、人际能力、事务处理能力。

(图源《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如上述图表显示,每项能力中都有简单技能,也有复杂的技能。这些技能组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简单的技能在底部,复杂的依次往上。

你所拥有的技能越简单,你就越容易被人支配。而你掌握的技能越高,你的可迁移水平也越高,工作也越自由

比如,想想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跳槽了,但岗位和之前不同,甚至跨了行业,但他照样干得风生水起。

这种人,就是技能迁移能力较强的人。

而有些人,换工作、转型不成功,往往和他拥有的专业技能无关,而是由于可迁移能力不足导致的。

有研究者发现,人类现有的所有工作中,70%的核心能力是相通的。这70%的核心能力就是可迁移能力,也是我们从任何一份工作中,都可以萃取出来的。

当一个人把可迁移能力发挥了极致,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03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的全能大儒,看他的百科资料你就知道了: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

用现代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跨界高手。

他怎样获得如此成就的呢?我想除了天赋异禀外,和他的迁移整合能力同样密切相关。

他曾经写信给弟子薛侃说: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这句话,被古典老师用能力模型翻译如下:

“虽然行军打仗和自我修炼的专业领域不同,但是人性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们将修炼自己心性、克服自己贪念的技能迁移出来,就是破山中贼的方式。在和自己的斗争中学到的技能和才干,也能成为军事成功的技能和才干。”

也就是说,你只要练一个,就能样样通。

古典老师总结,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其实真正相隔的,只是底层入口售票处,越往上走,运用的能力、才干都越来越接近而且越熟悉。

深以为然。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公司管理者、高层,他们在转换工作时,去的未必是同行或同岗位,但是他们照样干得如鱼得水。

我们不得不承认,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比拼,更多的是可迁移能力的比拼

你的可迁移能力,才真正决定了你的未来。

 04

这几年,大公司降薪、裁员的消息总是不绝于耳。

比如,不久前西门子宣布,未来将全球裁员1.04万人,节省22亿欧元成本。

再有,前段时间引起轰动的甲骨文裁员,裁撤6成中国研发中心人员。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财经》杂志报道,腾讯、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落地了“干部年轻化”、“10%末位淘汰”等措施,一大批养尊处优的互联网中层管理被裁退。

越来越多原本人们眼中高枕无忧的工作,都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裁员”降临到你头上,你的抗风险能力有几级?

如果失业了,你能快速迁移自己的能力吗?

无论你的打算如何,我想早一点培养属于自己的“可迁移能力”,总不会是坏事。

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你可以试着从这三方面入手。

1、扩大知识储备

很多人在工作后,容易陷入一种困境:

因为自己的工作用不到太多新知识、技能,只靠“吃老本”就足以应付,所以主动变懒了,越来越不想学习,最后变成“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多年”。

等到裁员来袭,才发现自己的竞争力早就弱的不堪一击。

在更新迭代极快的今天,如果你还幻想着,拿着大学的知识储备,找一份工作,干一辈子,已经变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用张泉灵的话讲,就是:“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一个工作后就停止学习,停止接触新知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得过且过的人。

可以预见的是,他的抗风险能力必然也差。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的知识储备都有利于你能力的提升。

比如,面对一份新工作,有的人适应快,有的人适应慢,这就和各自的知识储备息息相关。

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2、走出舒适区

之前有一个热点新闻。

某地因取消过路过桥收费站,不得不解雇收费人员,但遭到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

他们围住领导要一个说法,在人社局已经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要求政府解决工作问题。

其中一个姐姐更是振振有词:“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中,也饱含了这些被裁人员的心酸。

但是,在如今任何人都可能被随时淘汰的时代,一味的停留在舒适区,故步自封,这样的结局其实也早已注定。

学会走出舒适区,去学习一些自己不了解,甚至可能不喜欢的“知识盲区”,有时可能在关键拉你一把。

3、做一些“无用”之事

从小到大,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问题大概就是:“这有什么用?”

看课外书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

篮球打得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加分;

唱歌唱得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去当歌手赚钱......

多少人就在这种“无用论”之下,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曾经,我也是这种理论的忠实拥护者。

但是,近年来我发现很多人的成功转型,靠的都是这些所谓的“无用”之事。

比如,我所知道的很多新媒体作家,在写作的最开始都不被人所看好。

但最后却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将所谓的“无用”之事,变成了自己转型的最有力武器。

有时,给自己一点余地,做点看起来没有的事,也能为你保留一定的可迁移能力。

正如梁文道在《悦己》中说: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05

说在最后

很多人常说,当今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3:成长》也说:人生充满不确定性,这也就是所谓的“人生无常”。

在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谁也无法保证,未来5到10年,你如今的这个岗位,甚至所在的行业,是否还会继续存在。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能让你更从容的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很多时候,一个人重新开始的底气,就源于他的可迁移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